小时候,看过许多小人书和童话故事书,其中大多的情节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始终记得它们的主题基本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义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百分之百是美好而美满的。几经磨难的王子和阴差阳错的公主也好,机智的农夫巧斗贪婪的财主也好,一会儿变成人一会儿变成蛇百折不挠报恩的小青蛙也好,结尾的话总是千篇一律: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奇怪的是,那时候的我们,从来不会觉得这种千篇一律的结尾因为缺少创意而感到其乏味,也不会因为它的从无变化而怀疑其是否符合一般的生活逻辑,而是百般情愿地相信这种结局是必然的,只有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才感到莫大的愉悦和满足。
小时候,对很多事情和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的,虽然不知道也想象不出从此之后的幸福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但却在心中断定,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无比美好的,一定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种样子,也不是我们这个塆子里任何一家邻居或我们众多的亲戚中任何一家亲戚生活的样子。因为那时我们的生活总是缺这缺那,想吃馍馍只有红苕,想穿新衣只有等到过年,而幸福的生活肯定是要什么有什么,处处事事遂心如意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童年一天天越来越遥远。
童年的世界是简单而纯粹的,愿意相信美好的人,美好的事,乐于憧憬幸福和幸福的生活。
孩子是在岁月的渐渐积累和流逝中一点点认识到许多道理,关于童话的美好憧憬就是在这个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一点点丢失了。
我们总归要长大,总归要在有秩序的理性社会中操练人生,要面对生活的合理不合情,或是合情不合理,面对生活的所有如意和不如意,所有正常和意外。要学会清理,学会纠正,学会忍耐,学会放弃。
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原载于2023年7月26日《鄂东晚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