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自己养得很好。”
人总会被莫名其妙的点触动,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内心被温暖了一下。视频中,女生开始早期锻炼,按时吃饭,准备雅思,虽然很难,但是有目标的生活,好像每天初升的旭阳,让人充满盼头。
翻看评论区,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励志的人生。
“毕业后,我有了一间出租屋,虽然只有十平米,可这是我在这个城市感到最温暖的地方。给自己煲汤,看书,学英语,锻炼身体,努力搞钱,买了一辆小毛驴,周末的时候四处兜风,还养了一只布偶。”
“毕业这五年,存款十多万,买了一辆代步车。工作之余,考了游泳证。小时候喜欢钢琴,家里没有条件,虽然现在起步很晚,可是我还是喜欢,报了班。”
“毕业那年,回乡创业。由最初的贷款,被人看不起,五六年过去了,公司稳扎稳打,有三五个员工,花四十多万在老家盖了新房子。从前的自卑小伙,被乡里的人笑话,现在回家,他们都夸我厉害。生活一直在慢慢变好。”
……
我好像很喜欢听“苦难翻身”的故事。
或许,对自己也有一种期冀。
逃离原生家庭,在经济和精神独立后尤为强烈。母亲很强的控制欲,细致到对你的衣服的摆放位置,什么时间洗澡,交什么朋友。
当你在远方求学上班,她又好像从你的生活消失了一般。
毕业后的三年,是我迅速成长的三年,也是我从低谷中把自己拉起来的。
考证考试,存钱买房,做自媒体,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尤其是不再长篇大论,对着手机吵架。
独处的时光很重要,世界安静到只剩下你和内心小孩,两股力量反省、思考,复盘、连结,这在结构重塑。
人的底气源自七分能力的提升,两分自我的肯定和一分外界的褒奖。
我开始变得自信。
当对方说我优秀,那种“我不配”的声音消失了。从心里肯定自己,胜过千万句对方的夸赞。
谢谢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
我可以这样描述我的二十五岁。
有一个四口之家
在北京读研究生
身体健康,爱笑爱分享
共情能力强,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
有三五好友,
喜欢的事情坚持了十多年,并有了一些小成就
还有生生不息的梦想
我也可以这样描述我的二十五岁
四口之家,爸爸形同虚设,妈妈多疑多虑
妹妹希望我早点读完,赚钱养家,不要自私地读博
身体刚刚走出颈椎、焦虑,
看似冷静,
没有哪一种情绪放弃光顾我,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消化
三五好友,一年说不到几句话
写了十多年,不如人家半年的效果
梦想,遥不可及
当我开始描述第一段的时候,感觉我的未来熠熠生辉,这就是主角,故事的结尾会是happy ending。
当我开始码出第二段,我觉得自己很可怜,“想要”和“现实”之间的鸿沟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成本去跨越。
于是,生活的晴雨表取决于“谁赢了”。
我想,“快乐小狗”和“多愁猫咪”也不一定是“二选一”的关系。当心情很好的时候,我就敞开怀地做自己,吸引外流。
当”多愁猫咪”上线的时候,我就安安静静地做事情,用忙碌冲淡乌云,也不会伤及无辜。
人的生存能力很强,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切换自如。
🪶
王敬轩家是她的避难所,安全感满满。
当沈月谈及“野居一家”时,她说想要找到自己的天使。于是,王敬轩说,两年前,在学校你就找了天使。
她说,在这个行业,很少有安全感。王敬轩的家就是一个无论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取暖的地方,安全感满满。
这番话,让我眼眶红了。
看似活泼开朗的我,看似有很多好朋友的我,好像没有一个随时可以打扰的铁子,也没有随时为我敞开的避难所。
散步的时候,我跟朋友说:“好朋友和男朋友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提前预约,后者是你是第一位。”
想吃火锅的时候,会问一句“今晚谁有空?”,而对于男朋友,一句“走,开荤去。”就完事了。
生病的时候,希望朋友来陪自己,却担心着会不会影响她的工作,扣工钱,上班本来就很累,谁想下班还要面对一个病人。
如果是对象,他会比你更担心。把你安置好后,把工位移到你身边,能更好地照顾你的需求和情绪。
你和谁在一起最放松,谁最爱你。
能遇到一个随时可以麻烦,能呼应你的吐槽和抱怨,感知你倔强背后的需要,给你无限包容的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我也突然意识到,所谓友情就是不管我们见过多大的世界,我们离得多么遥远,最终都拥有一个绝对的默契和退路——“你可以来我家看电视”。
当然,也是因为你很好,才会同频相吸。
高中的老师说,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时候的,要珍惜。
仔细想想,大学关系很好的“三人帮”,在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络;上班遇到投缘的同事,也在读研后失去了交流。
他们说:“这是阶段性朋友。”
上天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会公平地派一个人在你身边,消减你孤独的情绪。等这段旅程结束,会有新人来代替。
在玩得好的三五好友中,大部分都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掐指一算,有十多年了。
网上说,超过十年的友情,就是亲人。
或许匹配给我的爸妈不合格,但我有血缘之外的偏爱,一负一正,也不糟糕。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过好任何一种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