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比较

作者: Fox_Ultimate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22:09 被阅读0次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到,在春节回家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被比较”,尤其是与自己同龄或者经历比较相似的人之间的比较,而比较的维度,往往比较常见:赚了多少钱,年终奖多少,开的车多好,买房了没,结婚没,以及某某“非常轻松但是待遇非常好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内心可能有一些不悦的,甚至说反感的,我们反感自己在这个维度上别拿去比较。

    有人在知乎提问:为什么很多人都通过跟比自己情况差的人比较来获得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否值得提倡?
    [动机在杭州]的分析和回答,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无论和“优秀”的人比,还是和“比你差”的人比,在思维上都遵循了同样的逻辑:人是可以通过某个或者某几个维度衡量的。这些比较的维度通常是社会的硬通货:金钱权利房子工作等等。

    这不对,即使社会给人划分了三六九等,我们仍要承认人的丰富和独特性:人最本质的东西,没法用一个简单的维度来衡量,更没法根据一个维度进行比较。金钱,自身优势特长,友谊和爱,快乐或者悲伤的时光,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哪一个部分不是我们自己,又有哪一个部分可以抽离出来,代表你自己呢?

    弗兰克《生命的意义》中提到,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极端的环境中,每个人仍有选择自己心态的权利,这是人最后的自由。我觉得对于幸福这件事情来说,我们的外在境遇固然非常重要,我们自己微妙的心里体验,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我们和世界的相处之道,才是抑郁或幸福的根源

    摘自于:《幸福课:动机在杭州(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种错误的“比较”思维却根深蒂固地存在这个社会中。我想这种这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性社会吧。在这个社会中,这种“比较”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决定你进入理想大学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你的高考分数;你也需要通过PK一个个面试者才能够拿到自己理想的offer;抑或是相亲时对方要求你身高要多少,体重要多少,存款要多少,有车有房等一系列硬性指标。或者更加本质地说,”你通过“比较”PK掉了一些竞争者,占据了一定的稀缺性资源,在这个“自然界”生存下来。

    至于内心的不悦或者说反感,可能是自己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冲突而导致的。(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因为在这种“比较”中,无形中提出了某种期望或者压力,然而这种期望或者压力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存在一定的冲突。外部的期望或者压力去让你干内心抵制不愿意去干得事情。比如,在社会大众看来,读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之类的专业,是“没有出息”的,反而工程,计算机,金融类的工作,今后可以找一个好的工作;某些兴趣爱好,是不好的,没用的,比如高中自习课看武侠小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还是被定义为不爱学习,甚至像犯了罪一样,将会到外面罚站,受到惩罚等等,然而那种认真学习,认真做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看课外书,专心学习的人是“正确的”而且是应该受到“鼓励”的。这种“期望”提出方,往往是你的父母或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亲戚或者朋友,对于他们的期望或者看法,其实你自己是非常在意的。换做是,一般人甚至陌生人,可能这种冲突并没有那么强烈。

    另外一种解释,可能自己那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为“比较”往往聚焦在你“不成功”的地方,却没有太多的注意到你“已经成功的地方”。尤其,在自己比较亲密的人之前,被“比下去”,甚至说成“一无是处”,这种自尊心的伤害,可能更大。在这种状态下,请把前面摘录的内容认真读几遍。

    与其去改变别人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思维”,还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的“成功”,没有必要过度的羡慕,甚至说嫉妒,要看到别人背后的付出,所承担的风险。也没有过多的聚焦在自己的“失败”之处,可能你也有其他地方是“成功人士”所羡慕的,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更多的应该反思或者问自己,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否“make yourself happy”。

    可能,你读的每一本书,写的每一个文字,听的每一个音符,看的每一场电影,拍的每一张照片或者视频,走的每一段路程,每一点思考和感悟,经历的每一个事情,不管好的坏的,都是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的一小段DN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c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