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笔记本,又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过得真快。
比交作业过得更快的是疫情,已经三年了。今天是感染后的第十天,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希望以后再也没有封控的消息,可以自由自在的工作,大力发展经济。
这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的三年,终于等到了重启的日子,开启前先经历一下考验,提升一下免疫力才能过关。
反正它在慢慢变成历史,该过去的终究要过去的。
记录下这个过渡的时刻,既开心,又忐忑,不知道未来会驶向哪里。在拉开大幕之前,憧憬一下未来吧。
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但有些是确定的,我确定自己会一直写下去,不管怎么样,它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我成长的见证。
如果写得好了,以后还可以拿出来跟孙子炫耀一下:你看这是你爷爷当年写的文章……好好学习。
在古代保存文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像现在可以永久的保存在网上,安全又放心,也方便吹牛,哈哈。
但是很多成果是没有办法保存的,就像厨师做出的饭,只能吃掉,诸如此类服务型成果,那就只能服务一次就消散掉了,不像文章这个属性,直接就可以流传下去不会消亡,使用的人越多,反而证明其价值越高。
从小在地里干农活,每个季节都有拔不完的草,拔草是个让人头疼的活,拔完了它还会长,拔了好几拨才能有一波的收割,终于收获了,就结束了,劳动大收益小,结果只有能有一次。
效果还不如那首《再别康桥》,学会后被以技能的方式,封印在身上,每用一次就受益一次,第一次是初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第二次是罗友会得了一对死磕侠,第三次练习五分钟在公司年会获得几百奖励。
这样的体验重塑了我对“价值”的认知,也越来越喜爱写作这样能放大价值的事情,至此真的是不可能放下写作的。
记录分享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写作又是一个价值放大的技能,放弃是不可能的,这辈子是不可能的了。
想当年,想破脑袋也是不可能爱上写作的,这怎么可能嘛!
上学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作文周记了,每次都是凑字数,为了八百字抓耳挠腮,真是没啥可写的,怎么假设都不可能跟写作搭上关系。
世事无常,不知道是惊还是喜。
反正写起来分享一下挺好的,不写反而有时候憋得难受,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