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测试部定位问题,发现我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全然投入到一个问题分析中,聚焦投入的感觉,就是昨天分享文章中的“享受”
和测试部mm面对面交流,比im有更多的理解和温暖,人与人的连接是很奇妙的,我们竟然在华为做过同一个产品,有很多共同认识的人。我能感受到,今后我们的合作会很顺畅。顺畅的基石来自于工作之外的连接。
我问测试同学是否愿意了解一下业务实现,从黑盒到灰盒。她说特别希望,否则经常听不懂开发的解释,在保留问题环境等不到开发的时候也只能干等着。如果懂一些,就可以做初步排查,更准确地找到定位问题的人。而且开发已经学mfq,写测试用例,写自动化了,我们还是只会测试,也希望能多学一点。
科长们经常pk工作量,该谁做。这样一看,真的没有意义。模块界限必须有,保持架构合理,逻辑清晰。执行层面,团结合作,并肩战斗,多好!
所以我又有了新目标,输出适合测试同学用的文档和培训,用我熟悉的业务模块做试点。未来理想一点,推到各个产品项目中。
有这么多想做的事,最缺的是时间。都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我真的有点挤不动了。亲爱的科长部长项目经理们,给点水喝吧,把我当乞丐也可以的。
哦,还有一点,在测试部定位问题,燕郊长途电话打过来要求立即看另外一个问题。我解释在忙,要下午才能看。对方立即各种不满意,说我各种不负责任,投诉。你看,就是因为连接太少,猜忌太多,没有了理解和接纳,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何时,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工作思路,转变到关注“人”上,让“事”自然无为地跑起来。现在,我们这些人,辛苦地当“事”的奴隶,真的喜欢吗?
今天还有个事情,让我不太爽。测试mm发现一个问题,确认是问题,很简单的显示问题。因为有两个其他未定位的问题挂着走不掉,科长要求她下周再提。如果我们做出漂亮的数据,又能怎样呢?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在对齐指标,担忧考核,又怎能专注投入高效呢?
走不掉的俩单子在我这儿,其一,我完全不懂,要推着别人前行;其二,每天电话/im配合5-7个人查问题;其三,本周有很多躲不掉的会议。科长在批评我的同时,默许单子的拖延,所有人都给到我一个信息“这是你自己的事”。下班的时候,科长让我加班配合项目定位问题,我第一次不犹豫地回复“回家有事”。
我们又被选作好团队典型,参与“敏捷团队成熟度”评估。在一个成熟的敏捷团队中,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
在我看来,真的不必要拿着每一条标准去框团队。就看看一件具体的事,足以。全息,发生在团队的每一件小事,都包含一个一个团队的全部信息。大而全的东西我们是hold不住的,可行的方式也许是以小窥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