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每年的交通事故中有50%以上是由酒驾引起的。其实除了酒驾外,“药驾”开车也具有风险。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中已经明确规定: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表示,服用过下面这7类药物后会影响驾驶:
一、催眠类药物
催眠类药物一般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服用过后会使人出现睡意,神志模糊,这时候再开车,就相当于疲劳驾驶,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二、感冒药

如维C银翘片、感康等这类感冒药中的扑尔敏、可他敏等成分也会抑制人的神经系统,很多人吃过感冒药后有嗜睡的情况,并伴有反应迟钝、头晕目眩等症状,因此不宜开车。
三、镇痛类药物
一些止痛药、镇咳药中,可能会含有可待因,这类物质会使人产生疲倦感,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其他类镇痛药物如吗啡等,服用后会使人产生幻觉,影响人的平衡感。
四、降糖降压药
低血糖的情况下会影响正常的驾驶,服用胰岛素、磺酰脲类等降糖药后若出现心悸、头晕等药物反应,同样也会影响驾驶安全,因此糖尿病人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开车。

五、鼻炎药
患有鼻炎的人要注意了,鼻炎片、苯海拉明片等抗过敏的药,也容易让人产生困意,因此服用过这些药物后要避免驾驶。
六、含有酒精的药物
如藿香正气水、云南白药酊、清脑复神口服液等,这些药物中都含有酒精,服用过后相当于喝了酒,会影响神经功能,并且会被交警蜀黍的测酒仪检测出来,服用含酒精的药物后最好休息0.5~1个小时候再进行驾驶。

七、保健品
某些保健品也是“药驾”的帮凶,如脑白金等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也会影响人的神经中枢,不要以为保健品很安全,尤其是开车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吃完保健品后看一看成分再决定要不要驾驶。

对于一些“老司机”来说,开车是家常便饭,可能觉得“药驾”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行车道路上的所有人,必须要拒绝“药驾”,不做“马路杀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