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奕如
周末的时候,我读完心理学课程从交大医学院出来,正好路过网红奶茶——喜茶日月光店,那排队的架势,着实吓了我一跳:里三层外三层,这长队直接挨在了马路边上。此时,我一脸不屑地看了看那队伍里的人群,然后轻描淡写地和走在我身旁的好友说:“这奶茶,有什么好喝的,这些人就是喜欢跟风、凑热闹。”接着我心里便默默嘀咕,这不就是典型的社会心理学里的从众心理么,呵呵哒。
就在我暗暗得意于自己这么快就能将心理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时候,好友突然来了句:“你可不要以为这些人是随大流哦!你看,和马路边的人比,去排队的人可是少数呢,所以他们才是非主流,我们可成了主流!”
好友的这句话,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楞得我许久都没有回过神来。突然觉得他这句话好有道理,竟无力反驳。是啊,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在围观这惊人的排队景象,然后时不时地再朝着那冗长的队伍咔咔地照两张照片,发朋友圈以示“路过”。而真正地前去排队买奶茶的,相比较下来,不的确是少数人吗?作为那多数路人里的一员,却嘲笑那少数人“跟风”、“凑热闹”,这可真说不过去!难道不是吗?
于是,我再一次仔细地瞧了瞧那排队的人群:有腻歪在一起卿卿我我的小情侣,有左手牵着女儿、右手挽着母亲的年轻靓妈,还有高举着手机摆弄各种POSE不停自拍的闺蜜组合……看着这群人,我丝毫感觉不出有任何排长队应有的那种焦虑和厌烦的情绪,反而我感受到了一丝丝的暖意,和那天二十多度的大晴天竟十分地相配——那种温和的幸福感。顿时,我内心升起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叫作:羡慕。
1.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面,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依稀记得,2011年的时候,“外婆家”刚进入上海市场,第一家门店开在了当时也是新建不久的大悦城,那时可谓是引领了第一波排队用餐的潮流,门外叫号的喇叭里时不时地发出可爱又稚嫩的娃娃音:“外婆喊你吃饭啦!”成为了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在那个时候,要想在大悦城的外婆家吃晚饭,必须是下午三四点就等在那里排队,一直到六点多可能才能坐上位子吃上饭。而如果是五点才到,那估计到八点都不一定进得去。
而当时还在上大学的我,周末约上了俩好友,我们三个人就这么兴冲冲地跑到了大悦城,一路冲破人群,杀到了外婆家的叫号柜台,对着前台美女说:“三个人,谢谢!”于是,我们三人就这么乐呵呵地拿着个小票子,一屁股坐在了外婆家为客人精心准备的等位沙发上。这一坐,两小时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当时我们哪里有感觉时间的流逝,一边吃吃糖果,一边看看菜单,一边聊聊八卦,一边打打闹闹,一边嘻嘻哈哈。终于轮到我们用餐的时候,三个人就这么兴高采烈、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当服务员端上那第一道热乎乎的招牌菜时,我们感动到差点都要流眼泪!
而这三人的友谊,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之后我们虽去过的餐厅无数,但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段等位的时光。
于是,在从日月光商场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来到了喜茶的公众号上,而下面用户的留言,既让我感觉温暖,又让我感到惭愧:
是的,排队这件事,早已经超出了喝奶茶原本的意义。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有多久,没有浪费时间在一件看似无意义却又美好的等待上面了?究竟是什么样苟且的生活,让我们竟忘记了诗与远方……
2. “跟风”和“显摆”绝对是对现在年轻人的误读
在排队买网红奶茶这件事上面,以85、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绝对是被黑得最惨的一个群体:这群年轻人,有时间没地方花,几个小时排队就为了最后发一张朋友圈。现在的年轻人,太浮夸了!
而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对90后的误读。你以为90后傻呀!90后可是跟着互联网一起出生的,从小见过的世面可不比你们多?你以为所谓的“饥饿营销”、“自我炒作”的小把戏会遮蔽了90后们尖酸又挑剔的味觉?
只有三个字:太,天,真。
如今,“知识付费”的概念非常火。为什么我们会愿意为了知识付费?就是因为这个知识,是对我有益的,而在你这里又是独有的,在别的地方我看不到也买不到。而90后,现在已然渐渐成为最大的一个会为知识付费的群体。所以,他们也是最愿意为品质、为差异化付出时间的群体。他们会认准自己喜欢的店家,会认准品质,哪怕要排队。如果喝不到,那么宁愿不喝。
所以,不要再误读90后了,时代变了,消费者也变了,二十年前的人们排队,可能是因为资源紧缺或是低价甩卖;十年前的人们排队,也许是为了跟风和凑热闹,而如今年轻人的排队,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将就,选择了为品质、为个性付费!
3. 大多数人定力薄弱、心性浮躁
有时候,我和朋友到一个商场逛街,突然奶茶欲望袭来,回望四周,有“一点点”,有“Coco”。一般来说,我的首选一定是一点点,但通常情况是:一点点排队人太多,于是我灰溜溜地走到了Coco,然后喝一口便后悔了……
然而这样的我,竟还嘲笑那些排长队去喝自己喜爱的奶茶的人,怎一个“无耻”了得!
又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他去全世界各地旅游,但非常不乐意去旅游景点,而他的理由是:去的人太多了,排这么长队,而且也没意思。而现在想来,恐怕没有去过那些旅游景点的人才更多吧?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没有去过,怎知没有意思?所以,同样的,没有喝过,怎知味道一定也差大不多?
实际上,这类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二是为了掩饰自己心性的浮躁。我们恨不得花最短的时间,买一杯奶茶,然后又用相当快的速度将它喝完。这个时候,我们计较的才不是奶茶本身,而只是为了满足想喝奶茶的欲望。真正忠于自己感受和体验的,难道不是那些会为了喜爱之物,甘愿等待的那群人吗?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他的书里提到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坐在台北街头,看很多人走来走去,他觉得每个人都好像要去赴死一样。为什么说是“赴死”呢?如果大家看过电视转播死刑犯要死之前吃最后一餐的情景就知道了,卤蛋整个一口吞下去,好可怕!为什么?因为这是他的最后一餐,他已经没有时间慢慢吃了。但我们不必吃的那么着急,因为生活还有很多可以去体验;吃饭时慢慢吃,走路时慢慢地走,排队时慢慢排,这个世界并不会怎样。
所以,为什么奶茶不可以慢慢买,再慢慢喝呢?排队,是否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是显现了一个人的定力呢?
有句话说得好:你笑别人太Low,别人笑你不懂。
当你已经遗失了那个曾经愿意为美好事物而蹉跎时间的自己时,当你只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购买奶茶时,你嘲笑的那群人已经学会了为品质、为差异和为情怀而付费;当你还在匆匆忙忙赶时间的时候,你不屑与之为伍的那群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原来很多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所以,你与网红奶茶的错过,难道真的是因为不屑吗?
作者:奕如,一个懂命理的伪心理咨询师,一个从不朝九晚五的伪职场人,一个爱生活超过爱文字的伪作家。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