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做朱正的美食达人,在网上宣布自己要做一个实验:每天只吃一种颜色的食物。
他决定用七天时间试一试:
第一天:全吃红色食物。
第二天:全吃绿色食物。
第三天:全吃黄色食物。
第四天:全吃紫色食物。
第五天:全吃白色食物。
第六天:全吃粉色食物。
第七天:全吃黑色食物。
结果如何?
朱正最后用“恐惧”二字形容,吃到第四天,他已经几乎没有饥饿感,要知道,他原本是个吃货。
这通折磨把自己搞得快成了仙,于是朱正得出一个结论:单一会把人折磨死。
如果说这么多么年我向人生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多元才会使一个系统更加健康。
且说饮食,我曾看很多书籍、材料,有的说吃素更健康,有的说不能吃谷物食物,有的说不能吃猪肉......
我请教了一位权威营养学家,他很负责任的告诉我,别听那些瞎扯,原则就两点:
适度和多元。
吃什么都要适度,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这就是最好的食物养生法。
我工作多年,感觉组织里也是一样,那些头脑灵活,行动迅速的员工领导们都很爱。
但是,一个队伍中人员的同质化就一定好吗?
不见得,当那些思考缜密,但是行动缓慢的人被挤出组织,那么组织中任何一个决策都失去了辩证的机会,而会步调一至的大步向前。
这固然效率很高,但也会引发不可逆转的灾难。
如果你对历史有点研究,你会明白,很多悲剧都来自强制性的同质化。
所谓强制性的同质化,就是不允许有不同的观点,正如把辩论变成了演讲,台上只能有一种声音,引领一种思潮。
台下有人胆敢举手公开反对,你会被请出会场。
你在台下小声嘀咕也不行,周围的人会把你当成异类,一堆帽子会向你盖来。
所以,不同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最终沦为沉默的螺旋。
至此所有人都如同坐上了一台飞奔向前的列车,它不能停靠,也不能下车。
这种戏码在不断的上演,而且愈演愈烈,众人对分辨率的承受度也越来越弱。
大家只能分辨白与黑,除此这外,再也没有其他颜色。
甚至,大家都说白时,你必须要说白,说灰白也不行。
于是所有的模糊地带被抹去,一切都有着清晰的界限。
于是,只要手中持有大旗,一切皆可碾压。
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名言: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其实就是说,要容忍大千世界的丰富与不同,这不是一种道德规劝,而是自然及至人文的必然法则。
一个生态链,必然在丰富之下才能协同生存;
一个社会环境,也必然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下,才能推陈跃迁。
正如黄家驹在歌中唱到的: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是的,这个世界需要多一点的色彩。
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55天。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