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孟子又讲了周灭商过程中的一个典故。攸国是商朝的一个宗族国,位于现在的苏豫皖交界地区,攸王对商朝忠心耿耿,助纣为虐,成语生死攸关可能便与此有关。
这个典故来自《尚书·武成》,孟子用的是意引而不是原文。匪,通篚,竹制容器。绍,通昭。
攸国不愿意臣服周朝,周武王于是东征,武王诛杀攸王,安抚攸国的男女百姓,攸国的贵族向周朝的官员献上各色珍贵的丝帛,攸国的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周朝的士兵,他们以彰显周武王的美德为荣,都希望做大周朝的臣民。孟子指出,周武王救攸国臣民于水火之中,只是诛杀了他们的暴君而已。
周武王出征之前,作《太誓》,他说,大力发扬我们的武威,挥师直逼商朝的都城,拿下暴君的人头,我们正在进行的杀伐之战,将比商汤王更辉煌。
孟子最后总结说,像葛伯和攸王这样的暴君,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不行王政罢了。如果推行王政,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将翘首以盼,希望这样的国君成为他们的君王。因此,齐国楚国虽然很强大,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那么,宋国扛住齐楚的进攻了吗?结果是没有,宋康王成为了宋国的末代君王。
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闵王乘机联合楚、魏两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宋康王被齐军抓获并杀死,宋国灭亡,三国共同瓜分了宋国的土地。
现实岂不是狠狠打了孟子的脸?
非也!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宋康王在位43年,在执政初期,他推行王政,因此国力大增,从齐楚和滕国获得了大量城池和土地,人称“劲宋”,齐楚不能奈何于他,这是因为国内臣民同心同德,忠于宋康王的原因。
但是,宋康王却因此迷信武力,四处征伐侵略,人民苦不堪言,人称“桀宋”,最终导致灭亡。导致宋国覆灭命运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内的内乱,人民离心离德,不再拼死效命,而不是齐楚的军事进攻。正是因为他背离了王政,才导致了国破家亡。
宋国的灭亡是在孟子去世以后,孟子生前没有预见到这样的结局,但其结果没有能够逃出他的断言,“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是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都出自宋国,宋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因此宋国有推行王政的肥沃土壤。如果宋康王能够一直推行王政,绝不至于招来覆亡的命运。
【《孟子》简读之滕文公篇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