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萧红,一代才女的传奇一生

萧红,一代才女的传奇一生

作者: 东方地秀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06:15 被阅读0次

    萧红,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两个字,就是一段传奇。

    在那个波诡云橘的时代,萧红的一生,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书写。

    她的生命中,充满了苦难,寂寥,孤独。

    可是,她的文字却启发了很多人。

    (一)

    萧红,是笔名。

    她原名是张乃莹。

    故乡是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县。

    也因为萧红的文字,使得呼兰更加有名。

    有些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萧红也是,文字对于她,何尝不是一种治愈?

    投胎是技术活。

    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

    萧红的童年很糟糕。

    母亲,因为霍乱而死。

    父亲再婚,继母对她冷漠无情。

    所谓的爱与温暖,对萧红,奢侈如天边的彩虹。

    那个大家庭,唯一使得萧红念念不忘的就是她的祖父。

    她的祖父,喜欢她。

    在她的童年,那是萧红生命中唯一亮色。

    (二)

    萧红是在哈尔滨读过女子中学的。

    毕业之后,父亲让她嫁人。

    小伙子叫汪恩甲,是个老师。

    这个时候,最疼她的祖父也已经去世。

    倔强的萧红,爱的是自己的表哥。

    和表哥一起,离家出走,去北平学习。

    她这个表哥,不久,又迫于家庭压力返回家乡。

    萧红独自一人,没有经济来源,无以为继。

    只好回到哈尔滨。

    遇到汪恩甲,无奈之下,和他走在一起。

    这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果然,当萧红身怀六甲之时,汪恩甲拍拍屁股走人了。

    留下一大堆债务。

    这个时候,萧红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

    困窘之中,给某报社写信求助。

    结果,就认识了萧军。

    又一个渣男。

    渣男刚出现时,表现还是好的。

    发愁没有办法替萧红还债。

    正好,当地发大水。

    乘乱,在萧军帮助下,萧红从窗户逃了出去。

    (三)

    认识了萧军之后,萧红才成为萧红。

    她之前的名字叫张乃莹。

    因为,萧军的缘故,才改过来。

    喜欢文学,又志同道合。

    两人相爱,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又拮据的生活。

    或许,性格原因,这段婚姻持续了六七年。

    那个时候,因为鲁迅先生的推荐。

    萧红凭借«生死场»,一炮而红。

    后,曾去日本学习。

    回国之后,又认识了作家端木蕻良。

    虽然,结婚了。

    这个人,似乎,对她也不好。

    她怎么总是会遇到渣男?

    这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关,从小缺爱缺安全感。

    小时候,在父亲那里得不到爱。

    她一辈子,似乎,都在寻找一个坚实的"靠山"。

    可是,人生的真相是,当一个人,使劲向别人索取爱的时候,会吓跑别人。

    诡异的是,她嫁给萧军时,怀着汪恩甲的孩子。

    她嫁给端木蕻良时,怀着萧军的孩子。

    一个孩子,送人了。

    一个孩子,夭折了。

    对一个女人来说,这样的苦,这样灵魂的痛,太深重了。

    (四)

    嫁给端木蕻良之后,她随他去了香港。

    在那里,写出了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可惜,因为肺病。

    被医生误诊为喉癌,做手术反而加速了萧红的死亡。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故。

    仅仅31岁,天妒才女。

    临死前,端木蕻良都不在身边。

    写下绝笔,让人感慨唏嘘: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五)

    萧红的小说,我曾经读过,她主要书写苦难。

    她写的一些人物,比如,小团圆媳妇,金枝,月英等。

    都活灵活现,如在目前。

    不过,读着那么苦难的故事,也着实让人有毛骨悚然之感。

    简直不敢想象,无知愚昧到那个地步。

    萧红被称为"20世界30年代文学洛神"。

    鲁迅先生非常欣赏她,说她是"中国最有前途作家"。

    她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写照。

    当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斯人已去,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她的作品。

    «呼兰河传»,您读过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红,一代才女的传奇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d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