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如果每个人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境遇与心情,那么看到的还是是同一部电影吗?
又或者,整个世界,多少亿人。只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纬度里不同的分支。好与坏,决绝与优柔,每一个好恶都有同样的宿主。
一千个观众看到一千个莎士比亚。一千个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
怎么解?
很长时间没有看书,没有形而上的思考,感觉堕入了泥潭,爬不出来。
时间就像是每个字一样,一笔一划,待到写完了,也不过是几千个字而已。
看着那盆铜钱草,在室内慢慢病黄的叶,有何办法。
《新世界》许久之前看过第一眼,感觉像是第一口尝过的异邦菜,味觉刺激,后韵仿似慢慢的同化。
“尝鲜有劲,后味不足。”这是第二遍将看之前的诳语。
不可置否,它太像《无间道》。国人已筑了神坛,低眉慈目,模样早已有了轮廓。达摩的面壁更具画面感,谁还接钵六祖未传的文字。
韩片的确看得少,有印象的只有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还有与那部美国小说同名的《红字》。
说回从头,《无间道》仿似更趋于理想,而《新世界》则更具感性。
人性如何考量?大同的理想足够包容醉生梦死的每个瞬间吗?若你经历过,你会懂得:沉沦是苦,超脱梦呓。
来到《无间道》,黄警官与陈永仁,标准的儒家问候。一个白脸,一个不算黑的灰脸。
而《新世界》,姜科长与李子成,一个威胁之后的甜枣,一个深陷泥泞的挣扎。
世界本没有规矩,一个字传下的久了,就有了涵义。
丁青的出场很具有戏剧性,人未至,语未至,拖鞋先至。性情中人,不然怎么评价他。
到最后,他明知道李子成是卧底,却终究没有说出来。
“如果我活下来,千分之一的希望。你能对付我吗?”剑有双锋,善恶有时。结尾无疑是神来之笔。
而后的发展,仿似是《教父》的最后,迈克利落的斩除四大家族,最后接受吻礼的登冕。
每个人只有一种命运,非善即恶。
《新世界》芸芸众生相里,一个分支的登顶,一个新秩序的诞生。
一切笼统而肤浅,世界本就没有深刻的含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多的人也只是沉剑舟畔。
饮酒难说所以,但有一醉,不必多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