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110260/d9fba10ad74792fc.jpg)
第一次看科幻小说,前段时间翻拍的电视剧非常火,偶然的机会看过一些片段,记忆深刻。不过我更喜欢看纸质书,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更让人沉浸陶醉。而电视剧可以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不需要自己通过纸质文字构建图像,会更直观也更省事,对天文物理基础薄弱的群体来说更友好。
所谓三体,在本书中指三体文明,该文明存在于距离地球四光年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不像太阳系的稳定状态,在三体文明中,有三个无规则运动的太阳,太阳偏离时星球饥寒,太阳靠近时太阳极热,导致星球进化的文明在毁灭和重生中不断往返,如此经历200多次的轮回。对比当下的地球科技,三体文明拥有更高的文明形态,比如可以把十一位的原子降维到二维,保存海量的信息后,还能还原成十一维,使其变成搭载巨量信息、高速移动的智子。以上是三体文明的基本概况,有助于理解下面的内容。
在整体的阅读过程中,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篇幅关系,我只筛选部分的感受来分享,实际阅读会获取更多。就感受来说,大致按照先后顺序把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体文明的发展史,第二部分是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碰撞以及人类叛军,第三部分是三体文明当下的科技能力。
第一部分,是最有趣的、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部分。以游戏的虚拟空间为载体,模拟三体文明的发展进程—毁灭到重生再到毁灭的往复。在加入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人物,让故事区域性更高,比如纣王、墨子、秦始皇、爱因斯坦,中西方人物不按照出生年代混杂在一起,高潮部分算是冯·诺依曼用三千万秦兵模拟计算机运行(与门、非门,基础的0和1逻辑),试图破解三个太阳的运行规律。这段我是看过视频的,基本上还原了小说,不过视频看着更直观也更爽。所以这部分趣味多一些。
第二部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的红岸计划就已经开始跟外星文明尝试联络,最终和三体文明取得了初次联系。通过12000兆赫的电波,以光速在宇宙中传播,距离地球四光年的距离需要4年,加上返回信号的时间,信息往返一次需要8年时间,所以双方沟通的进程是漫长的,从二十世纪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这部分以叛军首领叶文洁为主,她是如何和三体联系上,如何走向人类叛军首领的。起因是文革的迫害冰封了她年幼的心灵,成年后仍旧无法抚平,以此对人类文明产生憎恨,希望外星文明来毁灭这一切。这部分也算是对第一部分的背景补充,让故事情节更丰满,更具备小说的特征。这部分文学性和科普性多一些。
第三部分,通过破解地球叛军与三体文明的联系,能够让我们得知三体文明的发展情况,经过200多次的演变,当今三体文明俨然已经超过地球。太阳系是他们完美的迁移星球,所以他们的目标是占领地球,但因为距离和科技发展局限,攻占地球还需要一些时间。这些时间既要做好移民的准备,同时也要遏制地球科技的发展。这部分算得上脑洞大开,毕竟都是超出我们认知的内容。
非常不错的科幻小说,科普意义和区域性并存,是科幻爱好者的福音。其实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科普,也有一些通俗读物,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至于这本书,只要不排斥,基本上都能看。本书内容上并不是教科书式的定理罗列,还是以小说性为主,真正抽丝剥茧来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并不多,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遐想。故事性方面,不是福尔摩斯式的侦探类小说,通过主人公对故事主线的逐步深入,慢慢揭开面纱,有点吊人胃口的感觉。作为小说,缺少悬念,故事的情节性一般,算是平铺直叙的感觉。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好评,一口气读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