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要我吃了“聪明药”,就能秒变学霸?小心那些看似捷径的陷阱!

只要我吃了“聪明药”,就能秒变学霸?小心那些看似捷径的陷阱!

作者: 家学宝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16:05 被阅读0次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橙马良

    1

    最近,一个叫“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项目在家长圈流行了起来。该项目声称通过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具备哪种天赋,并以此作为孩子的“培养说明书”,培养出某个领域的天才,项目的收费标准从几千到几万,依然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

    专家指出:虽然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已不断成熟,但所谓对孩子天赋或者潜力的基因检测,娱乐性大于科学性。

    不法商家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痛点,用科学外衣包装商业项目,牟取暴利。

    类似的商业项目还有“聪明药”。距离高考还有不到100天,某高三女学生的妈妈为了女儿学习进步,给她服用所谓的“聪明药”,服用2个月后成绩确实有所提升,她考进了班级前10名。

    可“聪明药”被广泛传开后,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有医学专家曾就相关话题做出回应:

    所谓的“聪明药”,真正的商品名称叫“利他林”、“专注达”,属于神经中枢兴奋药,是国家严格控制的药品,跟冰毒成分苯丙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因此具有一定的成瘾性。

    这种听起来像“后悔药”、“增高药”、“长寿药”一样的“聪明药”,怎么看都像是传销组织向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推荐的保健品,居然可以把年轻的中国父母骗得团团转。

    知乎上有多篇讲述长期服用“聪明药”的危险性的科普文章,作者的本意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聪明药”只是商家的噱头,有害无益。

    可评论区里却有人“咨询”该药物的购买渠道,其中不乏有人想借助“聪明药”提升专注力、应对重要的考试,言语中透露着他们将希望全寄托在“聪明药”上。

    曾在某论坛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一位妈妈为了女儿能快速提高成绩,考上好的中学,信了某算命先生的邪,高价购买了一道符,按指引将符烧成灰,然后兑水给女儿喝,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得了急性肠胃炎,送院治疗且耽误了月考。这位妈妈后悔不已。

    有人说,酿成这种悲剧的是无处不在的压力和焦虑感,以及人们无法与压力和焦虑感和平共处。

    图片来源网络

    2

    年轻的家长既希望孩子能成才,又舍不得孩子为了学习累垮身体,既不想给孩子制造过多的学习压力,但长期在家长群里互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日渐优秀,又不得不担心起来,害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同学排挤。

    成绩差的孩子不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在纪录片《药瘾》里,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学生认为服用“聪明药”可以追上那些有家教辅导的富裕家庭孩子。低成本的投入让他们在减少心理层面的落差。

    富裕家庭的孩子则认为自己有充裕的金钱和资源去负担服用“聪明药”的成本和代价

    服用“聪明药”后的“我”专注力更集中、大脑更活跃、身体更有活力,短暂的效果给人营造虚假的自信心,让人自我感觉良好,药物作用褪去后,你会习惯它、回味它,不吃药就无法专注。

    最初的“试试看”变成“戒不掉”,要戒掉的不单是“聪明药”,更是人们对于功成名就疯狂追捧的求胜心理。

    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价值观已经呈多元化态势发展,孩子的前途并不单一与学习成绩挂钩,还包括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洞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当今社会行行都能出状元,成功的路径远远不止“考上好大学”这一条,为什么家长非要让孩子在升学考高分这条路上死磕呢?

    因为家长无法接受平庸的自己,更无法接受平庸的孩子。平庸意味着失败、被抛离、一事无成。

    图片来源网络

    朋友乐乐的儿子成绩一直在班上中下游,两年前,她疯狂地给儿子报各种补习班,那段日子孩子除了累,还跟乐乐逐渐疏远。乐乐跟大多数家长的想法一样,认为已经给儿子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儿子不但不感恩,还闹情绪了呢?

    直到有一次,乐乐在儿子的作文本上找到答案,儿子写的这段话让她印象颇为深刻:

    “每个周末,妈妈都把我送去补习班,可是我一点都不想去。妈妈好像很喜欢我的同桌小林,总是夸他成绩好、懂事、有礼貌,妈妈希望我能成为小林那样的好孩子。妈妈总是拿我跟小林对比,我真是越来越不喜欢妈妈了。”

    乐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儿子面前无意识地暴露了她望子成龙的强烈憧憬,盲目地用成绩去权衡儿子是否优秀,这对他不公平。

    回顾过往,乐乐发现儿子成绩平平,但是做家务可谓井井有条,上学放学自己走路回家完全不用大人操心,答应别人的小事都能做到,参加游泳和足球比赛拿过几次奖……

    这些都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可持续深挖的方向。

    从小培养良好品质比纯粹的考试考高分更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电影《小花的味增汤》反映的是同样的道理。

    日本妈妈千惠在女儿4岁生日时送她一条围裙,决定教会女儿做菜。从如何拿菜刀,到如何做出好吃的饭菜,再到如何打造健康的身体,全是千惠手把手指导。

    图片来源网络

    阿花学会做糙米饭、榨不同口味的蔬果汁、制作美味营养的寿司,在千惠离世后,阿花担任起“妈妈”的角色,每天做饭、扫地、还为父亲做好晚饭,并且留下小纸条:

    “这是阿花为爸爸做的饭哦,米饭和小菜,爸爸你要勇敢的坚强起来哦。”

    电影之所以触动人心,源于这对母女通过做菜这件生活小事,既完成了一种情感交流,又传承了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重要的是尽量让孩子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都让他多去尝试。

    成长过程中探索未知的乐趣是再多“聪明药”都无法填补的。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要我吃了“聪明药”,就能秒变学霸?小心那些看似捷径的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nc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