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快过年了,在寒冬腊月时节,大概会有两个问题萦绕心间:第一问是,今年过得怎么样?第二问是,明年应该怎么办?
今年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回顾总结,每个人的情况肯定不一样,暂且略过不表。明年应该怎么办?则属于战略规划了,不管是公司、团队、家庭还是个人,都少不了这个东西,那就值得好好说道一下了。
什么是战略?简单地说就是通盘考虑,为实现全局目标而做的规划。
网上资料显示,战略一词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西方的起源于古希腊,中国的则起源于《孙子兵法》,源远流长。随着岁月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战略一词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人们一般只会在描述一个大团队时才习惯使用“战略”,比如公司战略;在描述小团队时习惯使用“规划”,比如部门规划;在描述个人时习惯使用“打算”,比如新年打算。
在商业领域,只要没有加其他限制词,战略一般都是指公司的发展战略,换句话说就是,公司未来该怎么走。今天要讨论的战略,正是公司战略。企业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此话广为流传,深得人心。
但这里面有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肯定知道战略的重要性,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错把战术当战略的状况呢?原因也许非常简单,那就是——虽然心里明知战略很重要,却不知道怎么去制定战略,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战略缺失是万万不行的,那到底该怎么为公司制定战略呢?在我看来,所谓的战略规划,其实就是扪心自问。问什么?问如下的这六个问题。
1、多问“要做什么?”而不仅仅是“能做什么?”
所谓战略,就是在制定规划时,多问“要做什么?”这是战略第一问。
要做什么,指的是你心中的梦想;能做什么,指的是你现在的能力。比如一个孩子学足球,他如果说“我能在30米外准确射门”,这就是在描述个人能力,属于能做什么。他如果说“长大后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前锋”,这就是在描述心中梦想,属于要做什么。什么是战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前锋才是。
近几年来,创业很热门,不过创业公司的阵亡率一直都很高,为什么?就我自己看到的情况来说,许多创业者往往最初在制定公司战略时就犯了糊涂,总是习惯问“我能做什么”而忘了问“我要做什么”。因为只关注眼前的实际情况,所以遇到困难时就会感觉无法解决,只好随机应变到处救火,慢慢地也就没了战略。
公司一旦缺失战略规划,可以说已经死了一大半了,要么离关门不远,要么注定做不大。
2、多问“将来会怎样?”而不仅仅是“现在该咋办?”
所谓战略,就是在规划未来时,多问“将来会怎样?”这是战略第二问。
战略规划一定是面向未来的,而且是站在当下看未来。如果你老是纠结于当下,什么火就追什么,什么热就贴上去,成功的几率一定是渺茫的。就像大家常说的那样,“人人都看得见的机会,一定不是什么好机会。”因为越明显的机会,进场的人就越多,竞争就越残酷,要是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做后盾,基本上很难闯出一片天。
不妨看看那些现在牛气哄哄的公司,它们当初都是在一个冷门领域默默耕耘,等时代发展到其所处领域时,这才大放异彩,功成名就,很少听说某人强行闯入一个热门行业而迅速登顶的。所以,在规划公司的未来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维度,站在未来看当下。
3、多问“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怎样找到那些人?”
所谓战略,就是在搭建团队时,多问“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是战略第三问。
如果你心中有梦想,未来形势也看好,准备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这时候需要的就是搭建团队。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你的宏图大志肯定实现不了。
所以真正的领导者,一定是按照公司的发展需要来搭建团队,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去招人。大家都说领导者一大半的时间要放在招聘上,就是因为招聘本身就是战略的一部分。
领导者要思考的是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比如销售是团队短板,那就需要一个靠谱的销售主管,比如自己对财务管理一窍不通,那就需要一个信得过的财务主管,比如团队研发力量不足,那就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的研发主管。至于怎么找到哪些人,就是HR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4、多问“这事能不能干?”而不仅仅是“这事赚不赚钱?”
所谓战略,就是在面临选择时,多问“这事能不能干?”这是战略第四问。
一家公司在其发展历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岔路口,面对许多选择,这个时候领导者需要问的问题是“这事能不能干?”干了对公司有什么好处,不干又有什么影响。这些抉择,就是战略思考。
如果一旦站在实用主义立场,只是问“这事赚不赚钱?”就掉到了战术思考层面了。很多时候,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是能赚钱的,但一定是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悖的,那么这样的事情千万别做。一旦脱离了战略大方向的指导,就很容易走歪路。
5、多问“怎样聚焦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何时涉足新领域?”
所谓战略,其实是在不断地做减法,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一个山头,多问“怎样聚焦做好一件事?”这是战略第五问。
公司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机会和新诱惑,很多时候还明摆着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你做不做?明智的领导者都擅长做减法,绝不在跟既定战略无关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不少公司在规模较小的时候发展很顺,一旦做大了反而犯了糊涂,不断跨行涉足新领域,使公司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忘记了“聚焦”这个战略思考的维度。两头都想占,一头都捞不着。纵观现在的世界500强,大多是聚焦于一个特定领域,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才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6、多问“如何让用户受益?”而不是“如何让自己获利?”
所谓战略,就是在追求变现盈利时,多问“如何让用户受益?”这是战略的最后一问,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问。
不管什么公司,盈利是必须的,不能盈利的公司是没有存在的基础的。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尚处于烧钱阶段,还没有盈利,但“没有盈利”和“不能盈利”是有本质区别的。“没有盈利”的公司可能是在忙着布局生态,调整产品,为未来的盈利做准备。“不能盈利”的公司只有死路一条,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市值惊人的亚马逊、京东以及当初的阿里等等这些公司,都有长时间的亏损史,但嗅觉灵敏的资本家们,早就看出其未来巨大的盈利空间,才有了前赴后继的竞相投入,终于烧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超级巨无霸。
当公司面对如何变现盈利的选择时,多问“如何让用户受益”才是关乎根本的。一旦失去用户,甭管你是什么公司,只有死路一条。留住用户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用户受益。好产品能让用户受益,好服务能让用户受益。建立在用户受益基础之上的盈利,才是基业常青的保证,如果让用户权益受损而让公司获利,则是饮鸩止渴的愚行。
总而言之,战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把一家公司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公司的各个部门就是四肢和躯干,各个岗位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现金流就是血液,战略则相当于人的大脑,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司的一切。虽然不管身体哪个部分出了问题,人都很难受,但大脑出了问题则是最为致命的。在医学上,脑死亡是人体死亡的标准,在公司里,战略失败也是公司垮台的根源。
当然,战略也是需要调整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试错,不断对标,不断调整。战略思考就是要透过不确定性来把握确定性,战略思考就是要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判断。只有战略思考成熟而充分,我们才可看清希望之星,踏上理想之船,撑开梦想之帆,到达成功之岸。
如果你打算趁着过年的时候好好静一静,思考一下公司的战略,或者尝试着培养培养自己的战略思考意识,不妨多问问自己上面的这六个问题。
作者:陈向东
人力资源实战内容分享平台——儒思HR人力资源网小编想问大家读了“陈总”的文章有什么启发呢?赶快留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