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遇到暴力行为,虽然在我看来,是一件如此糟糕的事情,但是,相当多的伴侣都承认,他们的确在亲密关系当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请注意,暴力行为并不仅仅指我们经常所谈到的家暴,家暴是程度更深、危害性更重的一种暴力行为。暴力行为还包括打耳光这种造成较轻伤害的行为。
如此看来,暴力行为具有普遍性。很明显,当你和伴侣在吵架或者气急的时候,你或者伴侣可能会推搡对方,或者扇对方耳光;而处在亲密关系之中,这种情况很常见。这种情形属于情景性伴侣暴力,不要担心,这种伴侣施加给你的暴力相对家暴来说,更加温和,而且通常是交互的,这是指伴侣双方都愤怒地、冲动地失去控制。
另外一种较为严重的伴侣暴力行为是亲密恐吓,指伴侣一方把暴力作为控制和压迫另一方的工具,我们可以理解为家暴。亲密恐吓会对施暴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如小时候你可能看过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的男主人公击打妻子身体的行为,如果看过,很难说不会造成心理阴影。
最后一种伴侣暴力行为是暴力抵抗,是指伴侣有力地对亲密恐吓进行反击。这是很勇敢的一种行为,但是通常来说,进行亲密恐吓的伴侣多为男性,你可以想象,尽管女性能够实施亲密恐吓,但她们的生理和力量的限制使她们在进行亲密恐吓的时候几乎不会伤害异性伴侣的身体,而当男性对自己的伴侣实施亲密恐吓时,女性在力量的悬殊对决下的反抗几乎是很难有效的。但不管怎样,反抗是一种好的态度。
亲密恐吓对于受害者的伤害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也体现在心理方面。遭受到亲密恐吓的伴侣会感到也许是自己没有提前预知对方的脾气会发作,因此做了一些可能惹火对方的事情,比如故意跟异性搭讪,他们会想对方对自己施加亲密恐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因为自己做了错事,如果他们没有做那样的事情,亲密恐吓也就不会随之发生了。然而对于亲密恐吓的实施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在对伴侣实施亲密恐吓的时候,并不认为自己过分,相反他们多数时候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有时候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手下留了情。所以,如果你能够保持头脑清醒,请你认识到,当你遭遇亲密恐吓的时候,请相信,并非是因为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而是对方一直以来的对暴力的认知存在偏差性的问题。他们从来不会觉得对伴侣施加亲密恐吓是不合理的。
我们经常看到“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是对的。亲密恐吓的施虐者本身很有攻击性,他们更容易将女性视为玩物和工具,总之,他们不会尊重女性,而且他们可能因为童年的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小时候目睹父母间的暴力行为,或者遭受过性虐待,使他们认为暴力行为是合理的,是控制和监视伴侣的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方式。所以,可以说,对自己的伴侣进行亲密恐吓,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正常的相处模式,而你很难去改变对方,不,千万不要对这一点抱有任何希望,因此,如果,你继续和亲密恐吓的施暴者一起生活下去,你将继续会受到亲密恐吓。
最重要的一点,即使是当你选择继续和有亲密恐吓行为的伴侣一起生活,你们的孩子将会有更高的实施亲密恐吓的风险。因为,亲密恐吓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也仅仅是遗传性,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但是,风险的确将会很高。
当然,从存在亲密恐吓的关系中脱离出去具有一定的难度。受害者可能因为亲密恐吓的存在失去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认为对他们来讲,目前最好的选择是继续呆在施虐者身边;也可能是惧怕伴侣对自己可能离开的报复;当然也有些人可能是单纯地不愿离开施虐者,他们是高忧虑被弃者的代表。忧虑被弃高的女性容易被占有欲和控制欲强的男性所吸引。男性的侵犯式的嫉妒和监视使焦虑的伴侣感到安心,他仍然关心自己。荒谬的是,这种依恋类型的女性在过去遭遇的心理虐待越多,就越偏爱施虐的男性。并且,这样的男性也反过来也偏爱焦虑的女性,可能是因为她们能够容忍他们的虐待。
总之,遇到亲密恐吓的时候,离开是一件非常艰难、需要勇气的事情。而当我们遇到这些亲密恐吓的受害者求助的时候,请务必提供你力所能及的所有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