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河走到路与油菜地的小坑旁,伸手发出声音,晓林原地不动,小河转头看向晓林,见晓林在原地再提高发声,晓林学小河发声和伸手,小河看了两秒,走向晓林并拉起晓林的手走向坑旁,然后两手拉住晓林借力走下坑中。
在孩子发出需要帮助的信息时,大人慢几拍回应,可以激发孩子思考,小河在我没回应时转头看向我这是他的本能,同时也是他思考后做出的动作。看我的反应,确认了我没跟上前,甚至有可能还没留意到他发出的信号时,他增大发声并把手向前试图让我注意到,这时我用和他一样的动作和声音明确的让他知道我注意到他了,他见我反应,走向前拉我,评估、确认、调整行动、观察、更主动的行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发生着。
如果小河没调整,一直保持着发声伸手的姿势,我会等待2到10秒走向他能关注到的地方,然后伸手等待他伸手牵我的手,慢慢在类似的场景中在小河已接受的范围内加大距离,稍稍突破一下他的舒适区。
在下坑这件事上遇到困难,小河不仅可以找人帮忙,还有很多种方式是可以做到的,如另找路径,获得驾驭上下坡的能力,这些是我们可以据小河的节奏适当引导的。
2.下午小石头和米多带城城到院子旁倒着的半节圆柱里玩,晓林没留意到米多手上有一节短棍。三个小朋友在圆柱筒里动来动去,晓林见一根棍子朝城城眼睛划过,瞬间紧张起来,同时段城城哭了起来,晓林相对平静的陈述:“棍子弄到了”,米多紧张的拿着棍子呆了几秒。晓林看向城城的眼睛,左眼从上到下长长的划了一道,眼下方流血了,眼睛里没弄到,晓林放心下来平静说到:“棍子划到眼睛了,眼下方流血了”,城城听到血更大声的哭了两下,米多听到紧张的看着往后靠了靠,手里的棍子也握紧了几分。几秒后,两个小朋友都没有说话的意向,晓林说到“城城需要米多道歉”,听到这话的米多一下放松了一样说“城城,对不起”,城城看了看没开口,晓林说:“城城,你原谅她吗?”一秒多后城城小声的说:“原谅”,米多听到原谅完全放松下来,晓林伸手相米多要了棍子丢到一旁,城城和米多还有小石头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事情发生,我是担忧和害怕的,但我不希望变成焦急的让自己吓到孩子,焦急的处理很有可能让无心之过的孩子害怕,让受伤的孩子放大自己的伤害,所以我选择平静。两个小朋友关系很好,所以快速的和好,受伤的城城选择原谅米多,作为妈妈和老师的我就没必要过多的去评判。孩子在一场意外中肯定是有收获的,如何让这场意外收获更大,我觉得和孩子一起复盘是个很好的方法,虽然我现在没就这事件引导孩子一起复盘,但我还是会找个合适的时间先尝试和城城做,然后再和米多进行。
和城城的复盘我想到:
1.妈妈看到城城有一天划横,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孩子回忆事情发声的经过)
2.受伤了,城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说出自己的情绪)
3.怎样可以避免受伤?(引导孩子思考保护措施)
4.如果你是米多姐姐,你会怎么做?(换位思考)
复盘,让事情的发生变得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