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我在林业局子弟学校,这个学校在我们镇上是最好的,但全县最好的高中是县一中,在县城,坐火车要40分钟,高考升学率不低于80%。
县一中不招林业系统的子弟。我喜欢学习,从不用父母督促,父亲母亲觉得我应该考大学,林业局的高中每年只能考上五六个本科,而且是压着录取分数线。于是父亲就发动亲朋好友,动用各种关系,我转学到县城一中,当然,我参加县一中的期末考试,只有物理看的不好,58分,其他科都不错,校长认为物理不是问题,我的基础好。
县一中的教学质量比林业局子弟校强多了。教师队伍过硬,生源质量好。年轻的老师是恢复高考后近年毕业的师范生,中年老师是文革初期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是知青,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年教师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毕业生,我们的校长,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学生是全县各个初中的尖子生。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眼界、学识有了质的飞跃。校园对面有一片小树林,每天清晨伴着初升的太阳,我们在这里读英语、背政治。高三的生活虽然紧张,但没有影响我们读课外书。《万水千山走遍》、《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就是在那段时间读的。现在想来,阅读也是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方式。
感谢父亲,在那个年代就有择校的意识;感谢父亲母亲,靠微薄的工资竭尽全力为我们提供最好的资源。
198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我们那届的升学率8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