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上午,为了放松一下心情,我们一家人准备去爬百望山。经过地铁站安检刚进入口时,核桃(宝宝)已经不耐烦了。他说:“我不想坐地铁,想坐双层公交车。”因为公交车没有地铁快捷,会耽误不少赶路的时间;所以我们都一直哄着孩子,尽量不让他发脾气。
刚上了地铁 ,核桃就开始哭闹。他妈妈抱着孩子,怎们劝他也没用。就是一边哭,一边嘴里嘟哝着,“我不想坐地铁,我要坐公交”。于是,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我们几个大人也觉得很尴尬。
大约过了三四站他还在哭,我们想换着抱一下核桃,他就偏赖在妈妈怀里,不让别人碰他。无奈之下,他妈妈让他在手机上看儿童挖机视频,终于停止了哭闹,我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到了百望山下,已经11点多了。于是,先找了一家餐厅补充一下能量,这样就会有力气爬山了。街上有一家大型商场,商场内靠右侧有一柜台在卖冷饮,她们想来一杯冷饮。我和儿子乘电梯上了五楼,在一家广东潮汕餐厅里订餐。
没一会儿,她们三个拿着一杯冷饮回来了。他妈妈在杯里插了吸管让核桃喝冷饮,他又旧病复发地拉个脸说:“我想喝黑色的那个饮料,不想喝这个黄的。”
核桃也有意不吃饭,不喝饮料,显出一脸的不乐意。没办法,他妈又到楼下去给他买来了黑色的桑椹冷饮。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核桃抱着桑椹冷饮杯,当下笑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缝。有的孩子就这么任性,惹得大人有些哭笑不得。
下午回家后,我回顾着核桃今天的异常举动在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不听话?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闹情绪?我们大人有哪些不理解和做得不对的地方?作为家长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去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异常行为采取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孙云晓教授说:“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孩子一旦犯错了,经过父母的教育引导后说:“妈妈,我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是,第二天保不准照样犯错了。其实这就是孩子的一个特点。孩子在犯错中长大的,在错误中长大是孩子成长的特点之一。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其实,我们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的底层逻辑了解得甚少,就把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有时候,我想到许多小孩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而受到惩罚,就让人觉得于心不忍。
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孩子的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犯错孩子的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是:
0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0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0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受到伤害。
0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孩子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之所以会在以上四个错误目的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能够有助于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存在感),这无可厚非。问题出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他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只有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的这种幼稚的动机。
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实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
我们尽量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这会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他们所寻求的归属感,并且同时让他们学会怎样以一种更有建设性的行为来获得归属感。
每个人都想拥有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如何使用它。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潜意识)时,孩子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来就像不良行为。
当孩子们以这种对权力的误解为基础而形成错误目的时,他们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利。因此,需要我们以和善坚定的态度去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利。
我们为什么必须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呢?因为,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错误目的及错误观念,才能有助于你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实现他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