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沮桀溺耦(ou3)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欤?”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耰(you1)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u3)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耦、耰、怃】
耦:ou3,两个人一起耕地;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耰:you1,古代的一种农具,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怃:wu3,怅然失意的样子。
傅先生的翻译是:
长沮与桀溺一起在耕田。孔子经过那儿,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因为你要过河,要找渡口。)
长沮反问子路:那位手拉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就说:他早就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反问他:你是谁啊?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就说:像大水泛滥的情况,到处都是一样。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逃避坏人的人,何不跟着我们这些逃避社会的人呢?
他说完话继续不停地抚平田土。
子路回来报告孔子这一切。孔子神情怅然,他说:我们没有办法与飞禽走兽一起生活,如果不同人群相处,又要同谁相处呢?天下政治若是上轨道,我就不会带你们去从事改革了。
一路看讲座到今天这一段,看到孔子的怃然。说实在,有一点复杂的感觉。
儒家的思想是与人为善,是研究如何跟人相处的学问,而且尤其偏重于激发和培育人与人之间那种向善的意愿和择善的方法。实现的方法也相对来说比较柔和而单一:通过游学来宣扬自己的学说,通过教育培养这一方面的实际应用的人才来对旧有的环境进行改造、改良。但实际收效甚微。不然也不会搞得怃然而曰了。
孔子的思想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充满浪漫情怀的哲学体系。是一套温和的制衡办法。只适合在富裕、和平、稳定的局势中间推广,而很难应对复杂的局面。
这套理论充满了温和、严谨的气质,它需要建立在那些志存高远严以律己的人群之中,需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大环境的支撑。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甚至是凶恶奸险之徒,对那些局势复杂、尔虞我诈的环境,他是毫无办法的。当然,他自己也明确限定了这套理论的适用范围,比如:危邦不居、乱邦不入;以道侍君,不可则止等等。
可见,这套理论对于如何应对危机情况、特殊情况,是无计可施的;而对于非君子的人群,这套理论仍然缺乏手段,即便是他自己的本行教育来说,他也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复杂的群体就是人群。人群中间当然有那些孺子可教的人,也必然有异端,而且还不止一种异端,你用培养可教的人的手段去统御整个复杂的人群显然是先天乏力。为什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哪一个人不是从小人长成大人的呢?你畏难,为难,没有办法,那怎么能行?异端里面也有洞明世事的人才,他们不用你教,比如荷蒉者,比如接舆者,比如这里的长沮、桀溺,甚至都不跟你见面。高端的人才自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路线和原则,他们不需要你儒家;那些胆大妄为、唯利是图、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你又不屑于与之为伍;而剩下的大多数普通人还忙着解决生存的问题,你在中间还要选择那些能够‘举一隅能以三隅反’的人来教,这个任务实在是太过艰巨了。
这种一心想要施展抱负为天下百姓服务的志向,与这套理论本身的欠缺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孔子的教化必然是艰难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遗憾。
不过话又说回来,说到遗憾,无非是用错了情。假设某处着火了,你派消防队员去就好,如果你只是一通说教,搞话疗,那不是对牛弹琴吗,当然不能解决问题,自己还觉得很遗憾。
每一种思想体系都不是万能的钥匙。一个人要建立自己的思想百宝箱,尽量多掌握一些不同的思想体系,就有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办法。当然,‘吾生也有涯’,生命短促,掌握一两样思想法宝也就可以了。这样,人生或许就少了些遗憾,多了些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