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年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2020年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作者: 两个小人在打架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04:43 被阅读0次

到年底了,大家似乎又多了一份焦虑,忙活了一年了,定的小目标都实现了吗?老板对我评价满意吗?

我最近和一个同学教练聊天,这个同学刚跳槽去了一间新的公司领导一个职能部门,需要一些帮助。汹涌而至的工作,全新的环境和文化,该同学其实心里对于要做什么事,什么事情最重要心里都很有数,我听下来好奇的问:“你好像似乎什么都很清楚啊,对于机会和挑战也分析的很到位,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在这个核心问题上,她说,“我担心失败,搞砸了,我不能接受失败,我担心我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也担心我老板和同事觉得我不够好。

我宽慰她:“你知道吗?只有优秀的人才经常担心自己不够好,平庸的人是放弃想这个问题的”。她哈哈大笑。大笑之后,我说,我们说说评价吧。从你的对担心的描述里面,有两个评价,1 外界评价 2 自我评价。

我们对外界评价的重视程度超出想象。你看我们从上学到工作,其实一直依赖外部评价来支持自己前行,上学时的各科的分数和老师的评语,工作之后的绩效指标和老板/同事们的评语。我们工作以后对这些外部评价至关重要,因为自己的工资,奖金,今后的升职等等都和评价好不好有关系。越重要我们心里的忐忑就越大,万一评价不好怎么办?特别是有几个目标完成的还不太满意的同学。于是,问题来了,外界评价不好你就真的不好吗?

我不是鼓励大家自欺欺人,外部评价不好当然要高度重视,可是千万不能妄自菲薄。企业里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成事,事办成了还要看效果好不好。简单粗暴一点讲就是最后挣不挣钱,顾客,客户,股东,关键利益相关方是不是满意。

先说说容易的吧,销售,数字是硬道理,销售额和利润率上去了,最多加个回款,怎么着都行,评价不会差。我联想起自己在高中的时候老是旷课,违反纪律,但是成绩排前三,老师总是把三好学生给我。(此处容我小得意一会儿,其实老师的这个纵容,正面的外部评价为我的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以后有机会聊)

再说说支持部门的同学吧,这就好玩了。目标制定本来就是个艺术,以别人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成功这件事情很玄乎,明确的数字达成也不说明你就是好。你可以是一个出色的专业领域专家,但是和内部客户关系处理的一般,你的年终考核不会好到哪里去。举个例子:你为了帮助业务快速上市加速了合同谈判,没有达到预期的节约目标,这样的权衡其实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一年下来很多看法叠加在一起,难免你在不同人的眼里评价可能会不一样。这个时候,如何正确看待外部评价尤其是可能负面的外部评价尤为重要。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比较一下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我发现很有意思,

外部评价有这么几个特点:

1)对你发出外界评价的人很多时候对你缺乏了解,这个评价如果用在描述事情上还好,如果直接评价你,很可能因为缺乏了解从而评价的不到位

2)不确定性 - 由于你不知道别人处于什么人生阶段,个人的成熟度,价值取向和偏好差异很大,而对人做出评价通常是在自己价值观基础上对具体行为做出的评价,如何出现价值观不一致,特别是行为偏好不一致的时候,要客观看待。举个例子:我是抓大放小,用于创新的类型,如果我老板是安全第一,事无巨细得类型,老板的评价你可想而知,但是不是我就不够好?

3)外人评价的出发点不明确。怎么讲呢,有时候外人对你提出一个反馈,可能带有一定的自己的目的,并不是完全出于帮助你提高的角度。你说你是不是需要区分看待?

4)对事和对人 - 外界评价如果给的好,是对事,“我观察到了什么事实,我对某件事情结果的期望,事实与期望的落差,我希望看到的改善” 这是一个典型的针对事的客观的反馈范本,而很多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老板们的评价对事对人混淆,(可能是做老板的都自以为是的厉害),总要“教”一下下属,在说完事以后,总要加上一句:你应该如何如何的建议。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反正是在了解详细过程之前,非常小心主动提你应该如何如何(HOW)因为我不知道下属正在经历什么,已经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需要怎么的帮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相信下属完全有能力有意愿找到解决办法,除非下属明确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一般不太会主动提出改进建议,怎么做是下属的责任。

对比一下内部评价:

1)了解程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了。当初在哪,想到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自己吃了多少苦,基于这些了解基础上的评价一般都是客观的到位的

2)确定性 - 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通常是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较。我进步了吗?我要做出的改变都落实了吗?我要求自己做到的事情都去做了吗?这样的评价具有高度确定性,因为就一个过去的你。只要你向内评价,致力于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评价标准就一个,我是不是比昨天更好了?

3)出发点永远是一致的 - 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出于要利用你,打击你,奉承你来达成一些其他目的可能性没有,你就是真实的面对自己,对自己特别狠的,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也就是对自己要求高罢了。

4)对人 - 和外部评价相比较,内部评价高度对人,就是针对你这个人。外部评价很多事情是基于事情成没成,结果好不好做出的,内部评价可以完全抛开这些,你可以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但是对自己评价很高。举个例子,你花了30天禅修静坐,在外人看来这30天一事无成,但你内心的雀跃外人哪懂?想想乔布斯就明白了,他每天禅修有人说他浪费时间,你说他该怎么回应?

如今大家对外界评价很认真对待,在这个消费服务升级的年代,依靠流程化操作就可以保证结果的时代过去了。于是对人的评价也与时俱进了,不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也不再是完成了目标一定好,而不完成就一定不好。这里面有做了什么事(what)和怎么做的人(how)两部分。外部评价委实重要,但是需要客观看待他们,feedback is a gift,如果发出的人是善意的。外部评价也提供个人发展的重要信息,如果它正好和你的内部评价是契合的。但你正好想让自己更有创造力,而外部评价让你按部就班,严格执行,这样的评价支持了你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就是成事,这和你的个人成长小目标是不一致的。你需要如何取舍?听还是不听,改还是不改?很难吧?

构筑稳固的内在评价基石是把外部评价为我所用的前提条件

你基石没有打,打的不稳,时时刻刻你就会被外部评价带到自我怀疑的沟里。说白了,你要保持清醒,除了获得收入以外,你为什么做这份工作,你想到达成自己的什么目标?你擅长是什么?你喜欢做什么?你热爱什么?这些自我的内在探索慢慢夯实你的自我认知,慢慢建立健康的持续的自我评价。没有了这些,你还是很容易在取悦别人和怀疑自己的漩涡里打转转。

上面这幅图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注意力过度关注在外部后的体现,我们生活在社会,别人,公司要求成为的人,却慢慢丢了自己吧?是不是我们的注意力太放在外面了?自己内在的小孩有多久没有和他聊天了?

我们特喜欢为外在的事情定目标,可以理解,因为这是这个社会看重的东西 也容易衡量,例如挣了多少钱?去了哪里腐败?可是我们自己最看重什么呢?大家还记得隔壁老王“挣它一个亿的这个小目标”吗?且不说一个亿这个目标大和小。挣钱这件事情其实是个结果,不是终极目的。大家都说钱很重要,其实是你想用钱去实现的东西才是你最看重的吧?有人需要钱带来的安全感,有人需要钱带来的优质教育,有人需要钱带来的舒适的品质生活,还有人希望用钱改变一些东西,那你最看重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呢?你为之做了什么努力呢?这些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东西你定小目标吗?

有人说了,哪有这么矫情,大家在一起不就是为了成事?成事以后才有回报,才能养家糊口?那你愿意委屈自己到什么程度来成这个事?这个事是不是你认可的事?这个事/工作给了你收入以外还有什么意义?

成事和做人两个维度,很有意思。其实就是co-active教练里谈的doing 和 being。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外部评价更加客观的看到做了什么,成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做得好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这些都是行为层面的探讨。但往往能做成什么事,做到特别厉害,一般都是把doing和being结合的很好的人,把擅长的,喜欢的,热爱的结合的很好的幸运的人。日本有个词叫Ikigai - the reason of being, 形容的就是找到了这个结合。给大家参考。

希望你也能早日找到自己的Ikigai. 大多数人的组合是这样的,如下图,这个问题后面再探讨。

最后我想对准备祭奠的同学聊几句,别对自己太狠了啊。you fail to meet some objectives 和 you are a failure可是俩个概念。没有成事有很多原因,天时地利人和,没必要多怪自己,也有可能那个事不是你最想成的事。但如果把评价自己这件事情拱手让人,当有一天,一个人对你说,you are not good, 当你老是在担心自己够不够好,在满足别人期望的道路上心力憔悴时,记得和我之前提到的那位同学一样,找个教练聊聊吧。因为你自己大概率想不清楚,要不然这么把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仍在一边这么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vm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