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读书笔记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读书笔记

作者: 小于同志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0-30 10:37 被阅读0次

1 先秦学术思想

    封建时期,诸侯按爵位可称"子",至春秋后期,大夫亦称"子",此时已经是一种僭越的称呼。大夫可分为卿和大夫两级,卿地位较高。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所以弟子称他为子。

    孔子教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数可为贵族收田租,学书可为贵族记录,学御为贵族驾车……当时由平民社会进入贵族阶层,谋一职事,需要学六艺。儒家的儒字,是当时的社会一行业,也称术士。

    墨家的墨,本是一种刑罚,在脸上纹身刺字,因为古代受刑者必须要服工役,古代工人多为刑徒,所以墨表示工人。墨子主张劳苦工作,过一种艰难、低标准的生活。

    无论孔墨还是其他百家,是当时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平民间渐渐形成的一种中间阶层,当时所谓"士",此后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是以士为中心的社会,这里的士,也可叫做知识分子。

    “孔墨之教,乃及孔墨弟子之学,皆求获有一番真本领,在社会做大事、尽大任。但事大任大,则困难亦大。困难时,事仍当败,而道义不可失。于是儒家提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上是钱穆原话。儒、墨、道三家,主要讲做人道理,这是中国思想的特色。西方的哲学寻求真理,宗教教人死后如何升天堂,学校里教人做一公民、谋一职业。先秦各家思想都是抱的天下观,那时的天下早趋向于“大一统”的方向,也助推了秦的统一。中国文化至少有两大要点,一是平实深厚的做人道理,一是把做人道理推扩尽致的天下观。

    讲先秦学术思想不能忽视其时代背景,钱穆推崇《左传》,其中许多言语虽有后人润饰增添成分,但仍是真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不可忽视的。《左传》中颇多为人称道的外交辞令,在我的《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到,春秋时,弱国遇到强国,弱国凭借一番辞令,从道义上把强敌说服。到战国时代就更重利害关系了,所以也看不到这种精彩的辞令,到了现在,更是“弱国无外交”,可见人心不古。

    比如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只有细读《左传》,自然明白孔子所抱的文化理想和标准。晋文公在城濮战时,为了践行之前流亡在楚国时说过的一番诺言,三度退兵,先让自己站在道德高点上,在出兵和楚国决战。按晋文公真实想法和晋国利益,是急于和楚国一战、打击楚国进攻中原气焰以保护中原诸国安全。所以晋文公才演了这一番花样。钱穆原话“若我们真要先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我劝诸位且读一部《左传》,总是有益的。”

    钱穆讲了几个《左传》中的故事,来佐证中国古代文化的道德精神。先是一个悲剧:卫宣公的太子名叫急子,急子长大了,卫宣公给急子从齐国娶了个媳妇,但是宣公看见儿媳妇太漂亮,就自己娶了,还生了两个儿子叫寿和朔,急子的母亲很生气,上吊自杀了。宣公的后妻和小儿子朔陷害急子,宣公派急子到齐国去,想在路上找强盗把急子杀了。寿知道这个事情后,告诉了急子劝他逃跑。急子说父命不可违。寿见劝不动,临行前把急子灌醉后,自己打扮成急子的样子上路,被强盗杀了。急子醒来后匆忙上路,遇见了这群强盗,说你们要杀的应该是我。于是强盗又把急子杀了。现代人评价这个故事时会说封建礼教吃人,钱穆的态度是对此等事情只有同情,不应提倡,也不应肆意批评。又讲骊姬之乱、晋狼瞫、晋鉏麑的几件事,都是晋国的,都是为了所谓孝悌道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态度杀身成仁的事情,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封建愚昧,愚忠愚孝,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取向。

2 秦汉学术思想

    秦汉天下一统,贵族阶级消灭,平民政府出现,读书人获得任用,其精力工夫,转移到政治的实施方面,有了两汉四百多年太平。后世看来汉儒的思想理论偏少,而后魏晋天下大乱,读书人在政治上无可发力,于是著书立说,产生了一些思想理论。

    汉代开始独尊儒术,影响此后两千年。钱穆从贾谊的《陈政事疏》中找到一答案:百家之中惟有儒家注重幼年人的教育问题。《论语》开卷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庄子》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法家上来就讲刑罚,名家上来“白马非马”,都与教育年轻人无关,西方有宗教,带孩童进教堂信仰上帝,讲的也是死后事。贾谊在《治安策》中讲教育太子的问题,汉文帝喜欢道家,但以贾谊为其两位儿子的老师,汉景帝喜欢法家,但以儒家为汉武帝的老师,只有教育权在儒家,儒家自然会胜利。

    中国古代有三大划时代的伟大时期。第一,秦代以郡县真正统一天下。第二,汉高祖建立了平民政府。第三,汉武帝开始引用读书人来担任政务的文治政府。故钱穆先生认为,秦皇汉武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突飞猛进的时期。

    汉儒重五经,《易》是哲学,《礼》是社会学,《春秋》是史学,《尚书》是政治学,《诗经》是文学。对汉代人来说,五经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书,相当于现在的人看明代文字,已经需要注释训诂才能懂。汉代之经学,开始时训诂通大义,本是好的,后演变为专精之学,日趋繁琐。

    中国人至汉代时,已经看透了“自古未有不亡之国”的道理,一个王朝必将衰歇,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禅让,一是被革命。以中国几千年历史来看,只有汉明两个王朝是成功的农民起义获得政权,其他的几乎全是禅让的名义。

    刘邵在《人物志》中说,看人“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所谓“平淡”,是从人的内心来讲,平淡即是不好名、不求人知,如孔子之平淡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无可、无不可”。如人都喜欢在某一方面欲有所表现,抑或是好走偏锋、急功近利、爱出风头,既是不平淡。平淡二字,看起来像老庄思想,其实是儒家中庸思想。钱穆深爱此句,俺也一样。

3 明清学术思想

    明代思想沿袭宋代,合称宋明理学,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深受佛学影响。唐以前重五经,宋开始重四书,宋以前讲周孔(周公孔子),宋之后才讲孔孟。周孔连讲,是政治意义大于教育意义,孔孟合称,是教育意义大于政治意义。宋明理学的中心是教人如何做圣人,类似佛教教人成佛,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线,实现孟子所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圣人,连孔孟都没做到,只有极少数人能去做。王阳明说还有另一种圣人,不依赖外在功利成就,而依靠内在德行修养而成。

    至满清政权稳固,社会趋于安定,走向了考证学,清人喜欢训诂、考证、校勘。

    钱穆此书最后一句值得记录“将来希望能有一小康之局,方能有真学术出现”。

相关文章

  •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读书笔记

    1 先秦学术思想 封建时期,诸侯按爵位可称"子",至春秋后期,大夫亦称"子",此时已经是一种僭越的称呼。大夫可分...

  • 钱穆画像

    钱穆画像,樊大牛(中国画,纸本,画心 70✘45) 钱穆画像 樊大牛中国画 钱穆画像樊大牛 钱穆画像,樊大牛(中国...

  • 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演变04/09

    重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还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对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即乱...

  • 钱穆《中国思想史六讲》读书笔记

    1 第一讲 上古 思想,即次第相续心,前后连贯,因甲及乙,譬如河水,后波追逐前波,便成川流。一个人为了考虑一...

  • 钱穆讲诗

    钱穆讲诗讲的好,他说:先要有了情趣意境才有诗。好比作画尽临人家的,临不出好画来。尽看山水,也看不出其中有画。最高的...

  • 《中国通史》简读有感

    首先说一点,叫《中国通史》的书有很多,我推荐的这本是钱穆讲课的内容,由他的学生叶龙整理出版的。钱穆讲的历史,都有他...

  • 读书笔记——《国史大纲》引论(1)

    这是个人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的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的特点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历史的传统,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为完...

  • 碎思录2019.10.25

    今天听辛意云教授讲《论语》,他说:当年文革发生时,钱先生(指钱穆,当时身在台湾)说:“千万注意,这是中国人在努力如...

  •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钱穆先生 关于钱穆先生我是从室友的口中了解到的,他对钱穆先生口述的《晚学盲言》赞不绝口...

  • 《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北大教授钱穆讲述。 高格调,低门槛的简明中国史,历经六十载传奇面世。钱穆先生曾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xc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