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管理
Redis是一个基于内存的key-value的数据库,其内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同时方便自己实现相关的统计函数,封装了不同平台的实现,具体可参阅深入redis内部--内存管理;
Redis支持多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如下:
- String
- List
- Set
- Hash
- Sorted Set
下面就详细来介绍下其数据结构和编码。
数据结构
所有的Redis对象都被封装在RedisObject这个结构体当中,如下: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 // 4字节,数据类型(String,List,Set,Hash,Sorted Set)
unsigned encoding, // 4字节,编码方式
unsigned lru, // 24字节
int refcount, // 对象引用计数
void *ptr // 数据具体存储的指向
} robj;
数据类型的常用编码方式如下:
数据类型 | 常用 | 少量数据 | 特殊情况 | 读 | 写 |
---|---|---|---|---|---|
String | RAW | EMBSTR | INT | O(1) | O(1) |
List | LinkedList | ZipList | pop:O(1) lset:O(N) |
push:O(1) lindex:O(N) |
|
Set | Hash Table | INTSET(少量整数) | O(1) | O(1) | |
Hash | Hash Table | ZipList | O(1) | O(1) | |
Sorted Set | SkipList | ZipList | zscore:O(1) zrank:O(logN) |
O(logN) |
编码方式介绍:
- RAW:RedisObject的ptr指向名为sds的空间,包含Len和Free头部和buf的实际数据,Free采用了某种预分配(若Len<1M,则Free分配与Len大小一致的空间;若大于Len>=1M,则Free分配1M空间;SDS的长度为Len+Free+buf+1(额外的1字节用于保存空字符))
- EMBSTR:与RedisObject在连续的一块内存空间,省去了多次内存分配;条件是字符串长度<=39
- INT:字符串的特殊编码方式,若存储的字符串是整数时,则ptr本身会等于该整数,省去了sds的空间开销;实际上Redis在启动时会默认创建10000个RedisObject,代表0-10000的整数
- ZipList(压缩列表):除了一些标志性字段外用一块类似数组的连续空间来进行存储,缺点是读写时整个压缩列表都需要更改,一般能达到10倍的压缩比。Hash默认值为512,List默认是64
- Hash Table:默认初始大小为4,使用链地址法解决hash冲突;rehash策略:将原来表中的数据rehash并放入新表,之后替换;大量rehash可能会造成服务不可用,因此Redis使用渐进式rehash策略,分批进行
过期机制
Redis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读写操作,一般只会在必要或CPU空闲的时候做过期清理的动作;
- 必要:一次事件循环结束,进入事件侦听前
- CPU空闲:系统空闲时做后台定时清理任务(时间限制为25%的CPU时间);Redis后台清理任务默认100ms执行1次,25%限制是表示25ms用来执行key清理
过期key清理算法:
- 依次遍历所有db;
- 从db中随机取得20个key,判断是否过期,若过期,则剔除;
- 若有5个以上的key的过期,则重复步骤2,否则遍历下一个db
- 清理过程中若达到了时间限制,则退出清理过程
持久化
Redis支持四种持久化方式;如下:
- 定时快照方式(snapshot)[RDB方式]
- 基于语句追加文件的方式(aof)
- 虚拟内存(vm) <font color="red">已被放弃</font>
- Diskstore方式<font color="red">实验阶段</font>
前两种方式为小数据量追加落地方式;后两种为尝试存储数据超过物理内存时,一次性落地方式;
定时快照方式(snapshot)
该方式实际是在Redis内部执行一个定时任务,根据redis.conf中配置的save的时间间隔去检查当前数据改变次数和时间是否满足配置,如果满足则从父进程fork(copy-on-write机制)出一个子进程,通过该子进程遍历内存来转换成rdb文件;
# Save the DB on disk:
# 设置sedis进行数据库镜像的频率。
# 900秒(15分钟)内至少1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 300秒(5分钟)内至少1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 60秒(1分钟)内至少1000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在进行镜像备份时,是否进行压缩。yes:压缩,但是需要一些cpu的消耗。no:不压缩,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
rdbcompression yes
# 一个CRC64的校验就被放在了文件末尾,当存储或者加载rbd文件的时候会有一个10%左右的性能下降,为了达到性能的最大化,你可以关掉这个配置项。
rdbchecksum yes
# 快照的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rdb
# 存放快照的目录
dir /var/lib/redis
缺陷:快照只是一段时间的数据的体现,若发生宕机,数据会丢失
基于语句追加文件的方式(aof)
类似mysql的binlog方式,每个数据发生改变都会追加至一个log文件中;
# 是否开启AOF,默认关闭(no)
appendonly yes
# 指定 AOF 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Redis支持三种不同的刷写模式:
#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收到写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磁盘,是最有保证的完全的持久化,但速度也是最慢的,一般不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强制写入磁盘一次,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是受推荐的方式。
#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OS的写入,一般为30秒左右一次,性能最好但是持久化最没有保证,不被推荐。
缺陷:追加log文件可能过大,恢复慢;实时写log会影响redis本身性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