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独木难支,无力回天——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独木难支,无力回天——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 薛煜岚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01:17 被阅读0次

     “我唯一的期盼是在我之后拿到这本书的人尊重此书,这种尊重在于思考。完全纳受不是尊重”。《乌合之众》作为经典读物,一直受各界赞誉,此书无时无刻传达这样一个观念:群体—即乌合之众。虽然勒庞先生在书中时不时会不断的给这个“群体”加上更精确的条框。但是勒庞先生还是会在书写是将“群体”的适用性扩大,使些许读者产生误读,使得明明适合介绍“集合行为”的此书被广泛用于“群体”各种行为的解释。

    笔者思:所谓“读书”非“信书”,于此根据阅读此书所得感悟,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赘述读书思考。

    一:个人“无意识状态”需要群体的规范引导

    古斯塔夫·勒庞先生在《乌合之众》中一直强调“无意识”在乌合之众形成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其在群体中的支配作用。在先生看来,每个个体都受无意识的支配,并且在此支配下,大多数普通人在同等程度上具备了类似的共同特征,并且这些共同特征在个人融入群体后上升为支配整个群体的共同无意识。在勒庞先生笔下,在群体无意识在群体占据上风后,个体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受群体暗示的操纵失去自主思考得出能力,于是群体呈现出低智商和非理想状态。

    但是,笔者认为不然,无意识存在于与情感、思维、记忆相互关联的种种族丛中,对于每个人类个体,他们对于无意识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即自制力是不同的。对于本能的欲望,无意识总是在不断寻求满足而尝试上升到意识领域的。对于自制力较强的个体,无意识被意识抑制,存在与意识阈限之下,暂时脱离意识领域,掩藏在无意识下的或好或坏的行为也被扼杀。而对于自制力差的个体来说,当他们独自一人,逃离他人视线、脱离社会规范,孤独感更容易使助长无意识异军的突起。在这种暂时处于逃离社会道德状态下,个体摆脱了羞愧感,这使他们更敢于发泄出本能欲望。

    而也正是因为脱离群体的帮助,个人在独处时很难控制自己处于无意识状态或者精神疾病状态,暴饮暴食患者会在一个人的时候无意识的疯狂朝嘴里狂塞食物,明明已经很饱,已经忘记食物本身的味道,还是像一头野兽一般,一边低沉咆哮着一边撕咬着猎物。抑郁者患者蜷缩在角落,封闭自我,像站在一旁看着另一个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疯,堕落,自残。明明知道是错的,却什么也做不了。

    而在群体中,个体受到社会规范,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迫于社会道德和羞愧感,压制不符合社会规范与准则的欲望。相对强大的群体压力使得意识的调节往往表现为对无意识冲动的压抑。长期的群体生活更能增强这种意识调节力量,早期的无意识甚至可以和意识层的连结隔断,被打入冷宫,永世不能再见天日。

    此外,群体中中坚人物的存在也能有力驳正勒庞之“群体中的个人是不再受自我意志支配的玩偶”论断。这些中坚人物在群体中显示出坚定的意志,鲜明一贯的态度。他们强大的自我意识不旦没有让他们失去自主思考的人格,反而能够对群体中的其他人产生影响,他们的一些意见能够最终上升为合意。这种合意的形成源于个人并非群体,反映出强烈的个人倾向(古老的精英/个人政治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是群体无意识下的愚昧共识。

    二:群体智慧

    对于群体理性,古斯塔夫勒庞先生解释“虽不能断言群体没有理性,但是它所接受的以及能够对群体产生影响的推理,从逻辑上看只能属于比较低劣的一类”而“群体没有任何推理能力,也不具备任何批判精神。个人一旦成为群体一员,他的智力会大大下降。”他甚至认为,群体判断是强加的判断,群体中的些许意见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不能依据自己的推理的出自己的结论。

    对于此群体没有智慧一言,笔者并不赞同。相反,笔者以为群体是智慧的产生源。在群体中,每个群体成员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共享信息,探讨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形成反思,从而实现创新。群体智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群体的智慧并非小于个体之和而是大于个体之和。纵观历史发展,在社会各种复杂问题下,个体的理性与智慧是不够的,反而由精英、学者组成的智慧群体往往能够在社会转型时期提出建设性建议。

    在群体传播中,勒庞先生用适用于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 来解释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忽略群体中的正常交流。但是,群体中的每一次交流皆是每个独具特的个体思想碰撞的过程。群体中的个人自带的价值观,世界观,认知早在过往的生活经历中形成,不会轻易地在“说服”中有所改变。因此,群体中每个独特的个体间互动也是动态且在个体层面上是独立的。个人在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之初是不知群体中的其他人的想法的,当一个想法被提出,个体首先会对此问题进行不同的解读,他们头脑中的相关基膜被激活,然后选择性的吸收或者抵抗。就像一颗石子落在充满奇形各状障碍物的水面,它所引起的涟漪绝不会是规律重复的。其中,被吸收的部分经过后期多次的群体交流后成会为“群体合意”的一种可能性。而与基膜矛盾的部分便成为思想的碰撞,这种思想碰撞迫使群体去追求真相,思考更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强大国家背后总有相应的智囊团存在;涉及到普遍利益的决策,总是由来自各方代表人组成的议会提出……

    综上,笔者认为无论是群体的还是群体中的个人,在他们之中是存在智慧的。但是并非所有的群体都是智慧群体。

    三:异质群体的积极影响力

    在勒庞先生在书中有明确指出:此书只讨论异质群体。对于异质群体,先生把它分为两类,一类为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一类是有名称的集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并解释:是由一些特点不同、职业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组成的群体。于此,很多读者看完此书都会联想到新媒体发展下的网名群体,探讨网络暴民与乌合之众的关系。而且,探讨者大多从“网络暴力”“愚民”角度出发,把民众与愚蠢与暴力相联系。对此,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过于单一,没有看到网络群体产生的积极影响。

    笔者在第二部分讲到,群体不但拥有智慧,而且群体智慧是大于个体相加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在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下,社交媒体平台巨大的包容性使得成千上万的的群众集合在一起。在这里,民众共享知识与信息,自由交流与探讨,为公共事件提出自己的意见。网络空间成为实现群体智慧的良好基础。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强烈,网络群体在形成公共共识,影响国家政治活动及政府公共决策方面也表现的非常活跃。

    就反映社会问题而言,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社会问题的发现者与揭露者往往不是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或者政府,而是普通的每个社会个体。当这些个体通过网络平台揭露这些社会问题时,个人力量的薄弱使得这些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传播。而网络群体的加入便会使这种情景大有不同,他们通过群体之间的个体对话,讨论,总结出得到普遍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利用网络舆情机制扩大事件关注度,吸引媒介关注并报道。从而实现将公众意见、共识从公共议程推向政治议程。实现社会变革,推动进步。

    诚然,不可否认,群体智慧与群体极化同时存在。群体有时会产生极端性认知偏差,但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否定民众的力量,否定民主的力量。而因思考如何避免和克服群体极化,充分发挥群体智慧。

    四:克服群体极化,发挥群体智慧

     对于群体极化,笔者抱以积极态度,认为群体极化能够得到克服。对比智慧群体,乌合之众内部缺乏深入的交流,往往止步于浅显的信息传递。致使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多以简单单项为主,没有激发到群体中个体的能动思考。由此,笔者认为,强调群体内部深层次对话,培养群体反思,表达,判断,沟通,协商的能力是减轻群体极化方法之一。

    其次,在智慧群体中,个体普遍变拥有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他们牢固的价值观使得他们能够在面对群体压力时明辨是非,坚持自我。在群体交流中,他们毫不胆怯提出意见,善于对他人意见进行批判的思考。由此,笔者认为,群体个体强化人格,培养逻辑推断能力是减轻群体极化方法之二。

    第三,在集合行为、群体极化情况中。群体内部大多呈现出信息不流通,群体个人信息掌握不平衡的特点。基于信息是影响个人认知的重要因素,一旦群体与外部信息隔绝,群体中的个体得不到可靠的信息,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极易受到他人观点影响,沦为流言制造者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加强群体信息流通,保证群体个体之间信息平衡是减轻群体极化的又一方法

    社会的正常运行脱离不了社会群体的存在,在我们试图寻找发挥群体智慧的方法时,当然也脱离不对群体运行的研究。而决策与遵从在形成群体意见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如此来看,如何在决策与遵从的产生过程中进行风险避免是发挥群体智慧的根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木难支,无力回天——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bq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