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楚人,名员。其先曰伍举,以直谏楚庄王,名显于世。父奢,兄尚。
楚平王有太子建,以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而不忠。无忌为太子建取妇于秦,秦女绝好,献平王。平王甚宠之,生子轸。
无忌自媚于平王,恐平王卒而太子立,乃谗建,稍见疏,备边兵。顷之,短太子建于平王,诈称太子多怨,据兵大交诸侯欲为乱。召伍奢考问,伍奢知无忌所为,直言其乱骨肉之亲。无忌肆言祸之将至,平王怒,囚伍奢,使人往杀太子,太子奔宋。
无忌称奢有二子贤,必为楚忧,今以奢为质,诱杀之。奢知尚仁,呼必来,员刚而忍,必不来。果如其言,员奔宋,从太子建。并杀奢与尚。
宋有华氏之乱,与太子奔郑,甚善之。又适晋,欲以太子为内应而攻郑。反郑,从者发之,郑定公子产杀太子建。子胥惧奔吴,至昭关,欲执之,几不得脱。至江上,一渔父渡之。伍胥中道疾,乞食。
至吴,因公子光见吴王僚。子胥说吴王攻楚,公子光不从。子胥知其内志,进专诸,退耕于野。五年而楚平王卒,立轸为昭王。吴因楚丧大袭之,楚绝其后,不得归。公子光令专诸刺僚而自立,是为阖庐,召伍员与谋国事。
楚诛大臣伯州犁,其孙伯嚭奔吴。阖庐立三年,兴师伐楚,欲攻郢,将军孙武止之以民劳。九年,大伐楚,欲取郢。子胥以为得唐蔡可也,阖庐听其计,共伐楚,夹汉水而陈。击败子常,乘胜而至郢,昭王出奔。
始于楚,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亡之时,相言以存亡。吴入郢,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尸鞭之三百。申包胥亡山中,慨言报仇之甚,求救于秦。立于廷,七日七夜,嚎哭不止。秦哀公怜之,求楚击吴。吴败而返。
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伤阖庐,谓太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阖庐亡,夫差立为王,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大败之。句践栖于会稽,厚币委身以和。子胥谏以越王能辛苦,吴王不听。
其后五年,齐景公新亡,新君弱,乃兴师伐齐。子胥谏之先亡越,吴王仍不听。大败齐师,子胥益见疏。
其后四年,吴王伐齐,句践用子贡之谋而率众助吴,厚赂嚭。子胥复谏之,吴王不听,使之于齐。
太宰嚭谗之,吴王深疑之,赐剑。子胥长叹,助父霸,使王立,今反诛之!告舍人,墓上树梓以为吴王之棺,悬眼于东门以观吴亡。吴王大怒,裹尸以革,浮之江中。
吴伐齐,不胜而去。后大会诸侯以令诸侯,句践袭杀吴太子,吴王乃归,厚币与越。后灭吴,杀夫差,诛嚭。
鸣呼,子胥之出楚,何其哀也。灭门之灾,唯忍者能承之。当此之时,费无忌真小人也。察王之所好,不顾父子之义,不念君臣之分,不惜同列之情。乱其人伦,祸其家国。父兄无故被诛,亡走之时,心怀雪耻之志。中道险阻,几于亡。进专诸,隐而耕以待时。孰能如此者?读之无不痛心疾首。
子胥之助阖庐,何其盛也。大破楚,入郢都,昭王出奔,几于亡。子胥求昭王不得,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泄私愤。挥鞭之际,无不切齿之恨。
子胥之遇嚭,何其悲也。夫差立,嚭为太宰,不以子胥为计。嚭自求于财货,不顾家国之利,不协同列之和,数谗之,子胥以至亡。悲夫,于世事洞察若火,于其身则晦暗不已。
子胥一生,为报私仇,无所不能忍,非常人能及。父兄被诛之痛,亡走他国之急,关口被执之险,中道疾病之危,行乞食货之苦,劝王攻楚之阻,退耕于野之隐,系于一身,坦然隐忍。一旦功成,掘墓鞭尸,所用至极,天下多诟病。
然雪耻之余,虑及国之安危,思及攻守缓急,谏王先越后齐,惜其与嚭有郤,王不听其计。刚烈不己,至死不屈身,其言之凿凿,其气之汹汹,以至不得其死所。何为如此哉?或辅霸扶幼,恃其有功;或攻权谋伐,恃其有才;或知其不合,生死一搏。向使其退隐不言,吴王或有悟,庶几与越较量,天下未可论。然三千越甲终吞吴,子胥以死明志,足见其智也。后人视之,亦可称道也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