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热。闹市街口。
冷饮小窗前排了十几个人的长队,营业员正微笑且耐心地看着,眼前这位170左右的长发女孩在纠结:到底选巧克力味儿的?还是草莓口味儿的冰激凌?后面等得有些着急短发女孩友情提醒:“不如,两种都买?!”大眼长发妹子侧脸感激地展开笑容,两手举着不同口味儿的冰激凌满足地离开。
看着她高挑傲人的背影对比着刚才侧脸纠结的眼神,透着无助地萌态。莫名生出一种即喜又怜的心疼来。或许这种纠结里隐藏着一些期待被关注的无奈。
成长中选择是一种能力。选A还是选B,有时看似二选一的简单选题对某些人来说仍然是需要纠结许久的难题。这个难题之所以产生有两种可能性:一成长中某些内在需要没有被及时看见与支持;二在现实关系里需要用以“难以选择”来联接某种关系。这里的“价值”指:在亲密关系里当事人需要用这种纠结来保持关系的链接。
比如可能是对早年与第一养育人(这里特指第一养育人母亲)之间的关系的维持与保护。在最初的建立亲密关系中母亲在养育她时,因现实层面的客观因素不能时时陪伴,她的某些成长需要没有给予及满足。此时内心可能主观的产生那是一个“坏妈妈”的影像或想法,
“坏妈妈”的想法会让她内心产生一股推开的力量以保护主观层面可能受伤的自恋。但当现实中某些时候母亲及时关注与关心,内心同时又会与“好妈妈”的影像对应,之前内化的“坏妈妈”的影像与此时“好妈妈”想法产生冲突,纠结甚至焦虑的情绪可能在此时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后期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即好又坏的内在关系互动模式,若始终没被意识层面觉察的话,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会以各种不同样态呈现出来。心理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强迫性重复”,强迫重复没有被意识看见的成长需要。所谓“不同的样态呈现”就如文中开头见到的那一幕,看似简单的选项莫名难选了。
再比如她的养育人母亲或许有选择的难题没有被看见或修通,她需要呈现同样的“选择困难”与母亲站在一起。或用这种方式来向母亲表达对爱的忠诚:“虽然我已成年,但我永远只做你的女儿”,以此来缓解母亲日渐老去时,内心对死亡的焦虑或恐惧,这时的“选择困难”实际上是对来自父母权威的保护。这种“保护”积极的动力在于:我可以主动选择这种方式维持早年熟悉的关系。
“不利一面”是若当事人看不见选择背后隐藏的动力,很可能现实中常常被这种动力牵引着:明明心里想往东走,可又有一个声音在说西边也一定要去看看。当不能同时满足两个声音时,可能会出现第三个没有想过选择:那就索性呆在原地不动吧。第三个与需要无关的选择出现时,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容易滞碍成长本身的脚步。这就有点划不来了。等于手里一块美味的抹茶味儿的慕斯蛋糕,本来是两个人分这是计划之内的事,自己也容易搞定,但突然又来一人说他要一个吃了这块蛋糕。这是成长中计划之外的事儿,这就不好办了。
“不好办时”现实中有可能就用某种“选择不能”来呈现,就好像文中见到的高挑美丽女孩儿,面对简单选项也仍然需要他人支持性的协助才能决定。选择不同口味儿冰激凌的“纠结”看起来有小萝莉般萌态,与成熟的外在产生不协调感,这是一种内在需要的外在呈现。
现实生活自我成长中“选择”无处不在,内心和谐了外在就能展现自信自由的一面。因前行道路,通常由心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