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排解政治失意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山水和亭园。作者指出:公私园记文类有着针对逆境人生的精神疗愈作用。
大自然就如温馨家园一般,家园对一个人的疗愈作用往往最为神奇,既然在尘世中无法企及心中的理想和抱负,那就回归自然,在自然世界中找回自我,与尘世作隔离。
“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斯亦奇也。”柳宗元在为自己动手规划、修筑的园林写下一篇《柳州东亭记》。有种陶渊明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外调至远离权力中心的柳州,说不失落那是假的,但用改变身边环境的态度代替了自怨自艾的自怜,或许就是对自己人生态度最好的注脚。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时间,那位“泪湿青衫袖”的江州司马白居易,也收拾好被贬的失落,转而拾掇起独属于自己的“草堂”,并赋一篇《草堂记》。
这间草堂成为了他避世疗伤的港湾:“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仅在此留宿三天,就能让人心体恬宁,让身心安顿到最佳状态!由此而来的满足感也让他敢于提及过往并加以面对:“一旦蹇剥,来佐江都。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在白居易的人生中,被贬江州的经历,已从一道伤痕蜕变成他生命中宝贵的养分!
作者说,柳、白二人不约而同地借自然盛景来疗愈他们官场受到的伤害,由此而来的这种文化连同陶渊明所构建的田园文化一起储存在文化银行之中,等待日后精神受创的人们届时前往提取。
而此时正在读他们文字的你我,不正是在享用此间银行给予的饕餮盛宴吗?
白居易草堂(网图)【笔记来源】:
书籍:《唐宋文人的风雅生活》
作者:卢建荣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