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ir所发的是半虚构写作故事
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基于真实保险事件的报道式写作
大家好,我是B sir。
干保险时间长了,就越感觉东野圭吾有句话说得简直对哭了,“世界上最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人有时候会为了钱干出很多荒唐病态的事儿。
2013年,家住台中市的小王怎么也不能理解,他拼命让癌症父亲多活了一年,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冷言相向,甚至包括他的父亲。
那年,小王父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已经快5个月了。
在外地工作的小王并不能经常回到家,只能从其他兄弟姐妹口中打听父亲的病情状况。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以老人的身体状况,顶多是在日常药物的维持下,缓慢地死去,时间早晚的问题。
大家也早就做好了老人会随时咽气的准备。
而在小王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几次回家探望中,总能看见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父亲的床前,关心父亲的身体状况。
小王并未多疑,只当是老人的好友或者远方亲戚来访。
然而,那天还是到来了。
5个多月的一天,小王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病危,便急忙赶了回来。看见病床上父亲受苦的样子,皮包着骨、青筋暴起、喉咙里不断发出“嘶嘶”声,小王不顾众人反对,要求医生全力救治父亲。
大概上天有好生之德,小王的父亲硬生生地被从鬼门关抢救了回来。
这次一活,就是一年。
但是在这一年里,他遭受到的是家里人翻之不尽的白眼和说之不完的闲言,就连多了一年寿命的父亲对他也是抱有怨气。
小王很迷惑。
他拉住了那些来探望父亲的陌生人,从他们的嘴里得知,原来他们和老人、和小王家压根就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都是东区十甲东路一家互助会的会员,来这里只是因为一个赌局。
他们并不是真来关心老人病情的,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关心老人什么时候死。
因为老人的死亡时间,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这个赌局里是赚钱还是输钱。这样的赌局甚至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叫做“临终保险”。
这条不到200米的街上有10来家“互助会”、“老人会”
越是深入交谈,小王越是吃惊。
这个赌局竟然不是几个会员之间无聊兴起的个例,它的背后是一条成熟的、年产值2亿人民币的完整产业链。这个链条上有组长、互助会、病患家属、赌客,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组长负责招揽赌客和寻找临终老人,赌客缴纳入会费才有资格参与赌局,老人会管理赌资和彩金,病人家属负责接待赌客庄家来看货,是的,这时候的病人和货物没什么两样。
玩法很简单,猜测病人是否能活过一个月。
要是病人没活过一个月,赌池里的赌资都归庄家,也就是互助会所有。
要是病人活过一个月,时间越长,赌客们的“彩金”收益越高,6个月为最佳,此时收益往往高过赌资几倍。要是超过6个月,因为赌客每个月都要缴纳入会费,所以综合收益率反而下降。
病人的生命,早就被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种所谓的“临终保险”早就超脱了一般保险外。
正儿八经的保险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有规定,因为如果有人给不相干的人投了巨额保险,显而易见就会有杀人骗保的风险。
而这种“临终保险”,医生、护理人员,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下注,在里面分一杯羹,200多块人民币起步,有人最高一次性投入了200多万。最大规模的互助会,会员已经超过3万人。
什么事情有了钱,那味道就变了。
病人家属会和互助会签订协议,如果出现危急情况,不得进行任何抢救。他们可以自己下注,也可以不下注只得到相当于“彩金”10%的“丧葬费”。
医生和护理人员可能会接受贿赂,人为地干预病人的病情,控制病人的死亡时间。
那些不相干的人,就是单纯为了敛财。他们眼里的心电图不是心电图,而是证券交易大厅里的那根K线。在病房外挤作一团的那些人,哪有什么嘘寒问暖,不过是在判断病人什么时候嗝屁着凉。
“这局怎么看?两个月妥吗?”
“不急,先观望两天进食情况。”
病人自己?
身边围着一圈自己不认识的人,看上去热闹得不行,是当真不知情吗?
何况在他们看来,反正都要死了,临终还能用自己燃烧殆尽的躯壳发挥余热,自行解决自己的丧葬费,不给孩子们添麻烦,这波显然不亏。
医德、人性都是虚假的,只有到手的钱才是真实存在的。
违法吗?
别问,问就是不违。
2015年,台东地方法院检察官起诉了一家类似机构,以违反《保险法》为由,但高级法院裁定此类“投资行为”属于会员之间的互助行为,涉案人员均被宣判无罪。
因为这是临终关怀,是为了给病患家属筹集丧葬费的。
呵呵,这是一个没法被证伪的命题,对于台湾的穷困家庭,丧葬费可能真的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是一场必胜的赌局。
这么一张入会单是所有赌局的开端
到这,小王终于get到父亲、家里人和外人的敌意从何而来了。
父亲当时5个月,随时就要咽气。参与这场赌局的每个人眼看几倍高于自己赌资的“彩金”就要到手,就连家里人也下注了37万。对于这件事父亲也是知情的,只不过他不仅没有怪罪他们,甚至为自己临死还能留下一笔钱而感到高兴。
而小王毁了这一场赌局。
不仅高额“彩金”没赢到,家属也因为破坏协议,连10%的分红都被没收。
小王算是看出来了,这些围在父亲身边的人,就像沙漠里将死之人头上一只只盘桓不去的秃鹫,只等父亲倒下的那一刻便蜂拥而上,撕咬尽每一寸血肉。
可在他们眼里,这种事像吃饭一样稀松平常。
更可悲的是,这可能还是很多病人生命里最高光的时刻,他们的命或许从来没这么值钱过,每一口呼吸都决定着更多的人是哭还是笑,即便围在身边的人假模假样,但那又何尝不是一种热闹。
还好,我们是幸运的。
父辈那一代没有好的保险产品和意识,才会有这种野到不行的“临终保险”。
现在我们还年轻,能以更优惠的价格换取更高的保额。否则老了以后再买,保费都比保险金多。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吃饭是,喝水是,就连每一口呼吸也是,但现在,我们至少可以在活着的时候更妥善地安排好这一切。
社会保险,万岁。
商业保险,万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