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你如果空有知识和技艺而缺少火热的激情、浓厚的兴趣、富有创意的绽放的心灵,也没有那份从发现与探索中产生的创造力、洞察力,那么这种知识和技艺只能导致模仿、遵从。 而模仿与遵从仍活跃在传统的思维方式范畴内,在这个层面上有的只是无止境的分裂、矛盾、冲突。这里孕育着深刻的修心内涵。
早晨,云积聚着所有的能量,从北面开始黑压压的向小赫屯挺进,村里的人大部分还在梦中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整大片的云滑到村庄上方时,便狡猾的向四周散开,大有股合围村落之架势。不知为何,熏黑厚重的乌云开始变得又轻又软,莫非它在向村落挺进时,那一片黑黑的阵势惊动了村里的几只野狗,狗儿不停的狂吠声,便使乌云顿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云朵们开始隐蔽了起来。就在狗儿们的狂吠声渐渐平息下来时,南北面陆续有云朵跃跃欲试地向村落中间试探性地游动。云块又开始左搬右移的布阵,不管它怎么变着花样翩翩舞弄,一整天也没有一丝雨意。快到傍晚时,有太阳的光线透过云朵倾斜在村东头的山坡上,云朵的影子投射到东山的西边,给整个东山平添一道亮丽色彩。
山脚下便是赫家屯,村子有两条街道,几个孩子在街道玩耍,他们都脏兮兮的,有的表情略显严肃,有的摆出一副木纳相貌,好像若有所思,其中一个孩子总是嬉皮笑脸地看着每个过路人。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到远方的城里打工了,留下的孩子和爷爷奶奶们便饥一顿饱一顿。没人教化知识,即使有的勉强上小学,由于无人照看督促,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还没有过完正月十五,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就陆续离开村落。村西头马老三的妻子李花今天也要回省城沈阳上班了,6岁多的儿子小东吵着不要离开,春节回来这几天小东一直拉着她妈妈一起玩耍,连睡觉都要妈妈抱着他,有了母亲的陪伴,小东再也不出去找小朋友玩耍了。团聚的日子里家里洋溢着甜蜜与快乐,然而时光真是个幻象,9天的光阴飞快闪过,和往年的正月一样,总是要上演同样的一幕:这是一场痛苦的离别,小东撕心裂肺的哭嚎令爷爷背过身去,留下心酸的眼泪,母亲禁不住的一把搂过儿子,泪水夺眶而出。泪水中可以看到小东母亲的挣扎与无奈。我们或许会问,就不能不走吗?无奈的是,李花的大儿子在读大学,公公和婆婆身体年迈多病,吃药打针没有谁会负担一分钱,他们没有任何退休金与医疗保险等来钱道道,仅靠在家种地辛苦受累不说,收入也非常微薄,要想增加收入供孩子上学及整个家庭的开销,给她的出路便是外出打工。答案简单而又充满无奈与心酸。
母亲还是狠狠心扭头走了,小东哭过一会儿又恢复了往常,他又玩起了爷爷给他的简单的玩具车。那是再简单不过的玩具车,去年爷爷从田里捡回来的一块锈迹斑斑的厚铁板,铁板上方恰好焊有一个钩子,爷爷用细麻绳系在钩子上,麻绳的另一端打个死结以便使小东拽起来得劲。小东的脸上泪痕还没有干,就拉着他的“铁车”在村里的街道上玩,比他大一点的一个孩子硬要小东的铁车玩,小东偏不给,两个孩子便扭打起来,小东被大一点的孩子推翻在地,嚎啕大哭起来......满身的泥泞,没人再去给他拂拭,满脸的泪花,没人再去给他抹擦。天暗下来,小东独自一人在街上拖着个小铁车,时不时回头看看锈迹斑斑的铁板还在不在,每次看到它还在时,就无比欢喜。小东会对那小玩具车微笑,跟它说话,然后又开始拉着它无目的、无方向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小东又黑又瘦,缺乏营养,脸上手上一道道伤痕,那是和小伙伴们疯闹或打架时留下的,一茬接一茬,旧的疤痕刚刚愈合,新的印记又在身上现起。偶尔也会拖着玩具车到村东口,他就会停在那里一动不动望向远方,小东记得那是妈妈回来的地方......
也许小东就是边远贫穷乡村的一个生命的典范缩影:他们或许永远贫困、饥饿,永远不可能接受像阅兵式上的礼敬,他们将继续肮脏、无知,继续迷失地过活,没有关爱也没有眼泪,只有在他们死后才有寥寥的几个亲人为他们哭泣。那些天天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地方的个别的权威们、评税家们,谈着慈爱、关怀、规划、布局等等,自以为改变着世界,但他们永远也不会在心里真正知道这些穷人的存在。也许小东一辈子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没有得到生存之道的技能知识,因为他需要知识与技能才能奔波生活,才能奔赴远方,才会养一家老小......这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但是,那些天天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地方的某些权威们、评税家们,尽管他们拥有很多知识与学问,如果他们带着从祖先那里就固有的贪婪、自私、虚荣、自大与浮夸等陋习,尽管他们谈着慈爱、规划、布局等等,但内心的结构与无知人没什么两样。更有甚者,在心理层面上比无知人更痛苦与纠结。因为世间的知识,一旦被贪婪和仇恨的心绪所挟持,他会制造出更大的祸患与灾难。或者他没有给人带来表面的分裂与争斗的伤痕,但他的负面心性无时无刻都在污染人类与生命。
我们必须不断地扩充新知识和技能,才能应付人类和谐的需求。但如果我们只是重视知识、技能的累积缺忽视帮助人们使其心智从所有的知识的束缚中解脱,那么他的心智就会变得机械化、腐朽化。一个人必须不断地把自己的心智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累赘中解脱出来,否则,他是不可能具有创造力和领悟力的。我们目前的教育通病是:它提供了你各种不同的知识,比如,你上了大学,成为电子技工、医生、律师,或者学习如何何维修机车。但是,一旦我们的心灵遭到重创痛苦时,却没有哪个学科传授一种心理知识:帮助你从痛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学家重视的问题。心理学,神经学,西方心灵鸡汤等等,都不可作为根本解决心灵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们带给人们心灵的只是一种逃避、一种慰籍、一种拂拭。只会是一种修正了的调整,一种约束与纪律。要想根本改变,就不能依赖任何一种知识体系或思想观念的指导,只有在行动中的深刻领悟才能根本解决心性问题,而这领悟的光芒,来自你从一开始就能保有一颗清新的、热切的心,带着这颗心,不断地全然地觉察自己的思想和感觉,然后你才有能力随时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发现新的不可知的永恒的事物。
黑夜降临了,云又开始趁黑暗的遮蔽越来越积聚,云积聚的越来越厚重,以至于厚重的再也无法承受了,它变成无可奈何的泪滴洒落给了大地——第一场春雨,在初春的夜里,细雨在小赫屯村的上空飘落了下来。我禁不住有一点感慨,此情此景又有点像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里描述的那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在刷刷地下,荡涤了村里前后两条街上无处不在的灰尘,洗净了东山上污浊了一个冬季的松树上的针叶,雨水抖落在准备吐露新芽的柳树枝干上,灰黑的污水顺着枝干由上而下流淌,柳树仿佛感受到自己躯体的清洁与爽快。自然的灵性把雨的芬芳带给了干渴的大地。大地散发出令农民们熟悉的气味。忽然间一道分岔的闪电撕破了寂静的黑暗,在那一瞬间清晰地看到赤裸的老槐树的枝干,清晰地看到牛棚里摇摆着尾巴的耕牛;也清晰地看到一个打着伞匆忙赶路的驼背人。一秒过后,闪电停歇了,依然让位给打算下一整夜的春雨,那个牵着绳子拖着锈迹斑斑破铁车的小男孩早已消失在街道里。
雨夜很深,风也呼啦啦作响,觉察到窗户玻璃上流淌的雨水,深思消失在雨中的那个叫小东的男孩,忧思、挂虑一股脑涌上心头。突然有一个霹雳闪电,淋满雨水的窗户有些震动,一道电光也紧跟进了房屋,我的心震裂了一下,忧伤的思绪更浓了。你可以把闪电作为一种常识的知识,来说明客观的现象;你也可以对我的“忧伤、挂念””从心理学的理论给予完美的解释。但是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人心从已知的知识、描述或解释中解脱出来,进而使他当下抚平心灵的忧伤。这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观察,才能具有洞察力,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本人所学的专业是无线电技术,在2005年曾经获得了一个发明专利——智能手持收费管理系统。在研制该系统的过程中碰到一个棘手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一直试图通过所学的知识、理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寻觅了好久,其实,我后来领会到:我一直在一种旧有的已知的事物里去找寻一种未知的东西。任何模仿、机械的找寻都将阻碍一个人创造力的迸发。记得那时个美好的早上,我的心放下所有萦绕在脑际的背景,全然放松,品味自然的浩瀚,确信冥冥中有那么一种未知的创造力就环绕在你我的周围,它是那么的近,似乎触手可及,在这样轻松的散步中,忽然知道了答案。这个答案的获得的当下不是来自头脑中的知识而是来自于一颗全然地宁静的心,在这种对问题没有任何背景的觉察中,这个问题自己就显露出了答案。也就是说我必须先拥有解答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手段与方法,但是我如果只是依凭这些去当下实现我的结果、目标、问题的根本解答,那么这些知识与技能、手段与方法恰恰又是一种束缚。因此问题的解答来自于对问题的强烈的渴望,火一样的激情,来自于超越了所有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才能得到自动现起一种给予问题解答的行动。一种来自于非思想层面的行动就是创造力、领悟力、洞察力。但是问题的答案里又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手段和方法的指导、描述、说明为基础。这里孕育着深刻的修心内涵。
让我再继续做一番解释。我们从小就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可是如何让自己的头脑清晰、明锐、警醒?却从未学到,也没有学到如何让自己的心如何平静,更不知道怎样抽离于生活中的烦恼与混乱。曾经走遍名川拜访祖师高德,或者加入各种修行体系,都只是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根本解决人性的问题。其实我们孜孜以求的不是一个体系或一个观念。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发现及创作的心灵。
如果心灵没有走出狭隘的围墙,如果心灵不具有自由的创作力,虽然你得到了知识与技能,你可以用它们把你护上财富丰厚的巅峰;你可以用它们满足你无止境的虚荣、体面、人格、尊重;但是你的心灵仍然逃不出狭隘与肤浅的阴影,你只是利用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更进一步喂养那些终将导致痛苦恶果的贪婪、狡诈,仇恨。在这种情形下,知识与技能仅是一种逃离你心灵本有的创造与领悟的肤浅的工具。心灵仅是知识与技能束缚下的奴隶。你不再是一个拥有创造力、领悟力、洞察力的人。比如,你学过绘画的知识与技能,可以画几幅画;你受过文学的熏陶,偶然写两首诗,但这显然只是模仿而不是创造力。充其量只是会将知识与技能运用在肤浅的层面上。但是,只有你的心中必须先要有允许创造力存在的自由与渴望,你才能用你的知识和技艺去表达那份创造力。一旦这份创造力得以表达,它又恰恰离不开你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这里的深刻内涵不知道你能否真正从中得以启迪。你如果空有知识和技艺而缺少火热的激情、浓厚的兴趣、富有创意的绽放的心灵,没有那份从发现与探索中产生的创造力,那么这种知识和技艺只能导致模仿、遵从。 而模仿与遵从仍活跃在传统的思维方式范畴内,在这个层面上有的只是无止境的分裂、矛盾、冲突。这里孕育着深刻的修心内涵。
不知道雨在什么时候停歇了,在苍茫的午夜?还是在黑暗的黎明前?反正天亮的时候,户外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河套边的那颗老柳树几乎倾斜在河里,它的根部被涨起的溪水洗刷着,裸露出颗颗青筋,那青筋就像海里八爪鱼的爪子紧紧抓住河岸的沙土,似乎稍有懈怠,老柳树便会轰然倒进河里。小溪里的鹅卵石发出幽微的亮光,与早上晴朗的光线相互交融在一起,这不软不硬的清凉光线从牛棚斜侧面穿越,直射到两头老耕牛似睡非睡的眼里,耕牛顿然释怀了昨夜闪电的恐惧,彼此便开始喃喃私语着昨夜的话题。房屋上的青瓦片浸透了一夜的雨水似乎要向外冒出水泡,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味道。房屋后山的田野喝了一夜“美酒”后,醉醺醺的张开了怀抱,迎接黎明的太阳!
写于辽宁丹东 时间16年02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