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在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东坡的门人张耒《绝句》:“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张元幹《谒金门》“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亦有情致。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则置愁于马背;王实甫《西厢记》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载愁于车上。以上数例,虽不免有蹈袭之嫌,仍能各出新意。
“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谓不遗余力。熙宁七年(1074),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学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元丰七年,致书安石,称美秦“行义修饬,才敏过人,此外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习医药,明练法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对苏轼的知遇之情永志不忘。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陈永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