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人生尚处在混沌之中的我,有幸看到了《认知觉醒》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叹息,原来活了三十多年,我竟不认识自己。
在该书的指导下,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方法论,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它已然成为了我的枕边必备读物。
若此刻你也深陷焦虑或迷茫的泥潭中难以自拔,那么,我强烈推荐阅读此书。
关于自我成长路上的种种困惑,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该书我已阅读多遍,但仍让我意犹未尽,因此我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或理解对该书的内容进行多篇幅拆解。由于个人学识与认知水平有限,肯请书友朋友们帮忙补充指正。
在书中,作者用“三重大脑”的概念让我对自我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01 什么是“三重大脑”?
原来我们常说的大脑其实是有三个不同的脑组成,即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与特性,你才更容易掌控自我。
书中采用生动的语言,将本能脑和情绪脑比作公司的老员工,我认为称他俩为“老油条”再合适不过。
他俩通常是沆瀣一气、形影不离,主导着公司的决策,短视、任性、顽固不化、急于求成和趋利避害是他俩的处事风格。
而与之相反的就是自律、有远见、善于思考和爱学习的“理智脑”,他是刚进公司不久的经理,还是一位有些瘦弱的年轻人,毫无威信可言,两位强壮的老油条从来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每当公司要做出重大决策时,本能脑和情绪脑都是不假思索快速地拿出方案。
而理智脑则总会深思熟虑,然后说出方案的弊端,并且给出自己更有建设性的建议,此时两位老油条坐不住了,就会倚老卖老很不屑的对理智脑说:“你一个毛头小子想教我们做事?我们吃的盐可比你走的路还要多”。
此时就免不了一番争斗,然而,理智脑双拳难敌四手,所以常常败下阵来也是见怪不怪的事。
了解了以上情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三重大脑”各自的“风格”和作用了。
02 “三重大脑”如何影响着我们。
在此我想到一句话:一切顺应人性的事物,都极有可能是陷阱。
明知道学习很重要,转身却掏出手机刷起了搞笑视频。
下定决心减肥,坚持了两天,结果还是忍不住点了一杯奶茶,还安慰自己说,只喝一杯应该问题不大。
本来是上百度查个资料,结果被一则八卦信息吸引,忍不住点了进去,半小时过后全然忘记了刚才要查什么。
给自己定好的早起学习计划,当早起闹钟响起的那一刻却总有个声音在对你说,再睡会吧,明天再加倍努力学习。
……
以上种种都是源于本能和情绪决策后的表现,而理智会在你爽完之后心生负罪感。
本能脑和情绪脑如同两个原始人,为了生存,饿了就吃,有危险就跑,有猎物就追,目光短浅,即时满足是他们的天性。
同时他们又像婴儿,饿了就马上要吃,一刻都不能等,人在此阶段的行为则完全由本能脑支配着。
然而,更讽刺的是,我们很多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似乎就是一个“大号婴儿”被本能和情绪牵着鼻子走,包括我自己。
03 如何让理智脑变得更“强壮”?
作者指出,经常主动使用理智脑就是让理智脑变强的秘决,可能刚开始有些痛苦,但越用就会越强,如同我们刚开始跑步一样,前期跑得肺疼,后期就会越来越轻松。
而理智脑恰恰也与我们的肌肉特性相似,越煅炼它就会越发达,若长期不用就会跟不爱运动的人一样,肌肉萎缩变得孱弱不堪,最后那就只能任由本能脑和情绪脑随意摆弄了。
04 知道做到,才能实现自我改变。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如梦初醒,以前的自己抽烟喝酒、打游戏、刷抖音、熬夜,这些愚蠢行为原来都是本能脑和情绪脑这两个家伙在作祟啊。
好在自己知道的还不算晚,我拚弃一切浪费生命或无价值的活动,重拾年少时的“文学梦”专注于阅读和写作。
可以说《认知觉醒》让我找到了努力方向,是它让我从此告别了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
以前害怕独处的我,现在视独处为一种享受,以前靠抽烟喝酒、打游戏、刷抖音、熬夜来打发无聊时间,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空无聊了,因为闲余时间我只想与书本和纸笔相伴。
荣格说:没有任何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
“改变”也是一样,觉醒就是改变的开始。
改变固然很痛苦,但结果必定是美好的,如果拒绝改变,那么痛苦将会一直与你相伴,与其被动改变,不如现在就主动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