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说,好好努力争上游;上学时,老实说,天天向上不断游;工作后,才发现,不进便退没处游。忘记了哪位朋友曾说过,读书是一件枯燥而又有趣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因为它的有趣而想去接触它,可又会因为它的枯燥而去放弃它,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有趣是一时的,枯燥确是长久的。
昨天看到一株开的很艳的三叶花,花朵微微张开,没见到这种“似是而非”的自然风景,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书中“陶冶性情”、“美轮美奂”、“娟丽秀美”等各种感人而迷人的文字,它们是读书的动力之一。作为谈话的话题之一:文化是每一个人最在乎但又最忽略的元素,常常在听到对方滔滔不绝的语言时默默告诉自己,回去该读书了,常常在看到书中连贯自如、清雅秀丽的文笔时默默告诉自己,书写的太好了,需要在坚持一下,而这些内心的想法也总会常常向快捷的思维,懒惰的大脑投降。正如昨天看到的那株三叶花,我因为书籍中的指引而去观察它,可看的久了却迷失在那什么都不想的“幻觉”,那是一种令人迷茫而又舒适的状态,不用想很多,只是单纯的陪伴着三叶花,可这种状态不常在,即使它很舒适,大脑一闪而过的碎片记忆会不断的唤醒“幻境中的我”,就像是大梦初醒一般,回忆到自己是在买菜的路上,生活不会管花朵是否柔软和鲜艳,它就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很固执的想保持最真实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的需求根据其在人生活中出现的先后以及强弱顺序将其分为七类。最基础的一类是生理需求,而在此基础上,生活中延伸出了很多令人难以抉择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尖锐程度会随着自身的经历增强,最难以回答又特别简单的便是“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走在上游路上的人,也成就了更多通往幸福路上的人。前者难倒的原因在于两全,后者成就的原因在于认清。这句话其实很矛盾,生活本身是不矛盾的,可生活中的人是矛盾的,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金字塔顶端是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性,例如对待上游的态度。
这世界分为几种人,一种是已经处在上游的人,一种是正在向上游冲的人,还有一种是待在原地的人,甚至也有向下游走的人,这几种人认真想想就好像人生的几种阶段,也正是这种人生横向和纵向的相似性令世界产生了无数的包容性。年长者包容年轻人的拼搏,也享受自己的现状;年轻者包容年长者的经验,也热爱自己的冲力。这种包容性让上游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封顶,而是成为自我世界的巅峰。
今天有人说了一句话:当我们忘记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我们最享受的时候,而我们最享受的时候其实是我们最懒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好像在分泌一些让我们能够麻痹的信号,这种信号就像是幻觉似得,能够让我们忘记现实,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它和虚幻不一样的是,现实会有酸甜苦辣,我们最大的感悟,最深刻的情感来源于现实,而不是虚幻。曾经有人对此做过一个实验,我们能否在梦境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情感,可这个理论就像是虚拟游戏一样,当我们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我们最想得到的东西,我们会因此而变得不再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