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给孩子一种“点金术”。
家庭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初一的父母多会回答:“孩子不自觉”,“孩子不听话”。的确,上初中的孩子,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听父母的话,但他自己又不自觉,真是让人发愁。
但是,我们不应该盼望他们倒退回去,像小学那样,成人怎样说,他就怎样做。而应是让他们走向“自觉”,也就是说,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如果仅仅做到事事都替孩子想周全,然后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孩子很听话地去做了,这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因为他永远不会自立。正好像过去童话里说的,给孩子一座金山,不如教给他一种“点金术”。在教育方面教给孩子的“点金术”,就是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来,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有自我教育的愿望。他们希望当“好孩子”,愿意按照好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不少父母以溺爱的方式,把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时机耽误了。这些孩子就带着私、懒、娇、靠等弱点进人中学,这时再想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他们身上有了惰性。应该说,目前是在一个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培养初一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点父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急于求成。
不过,初一又是一个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好时机。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视一个新的开始。升入高一级学校,处在新的环境中,接触新的老师、同学,孩子都有不少美好的愿望。这时,提出一个自我教育的新任务,会成为他的一种强烈的动机。
其次,初一孩子也更具备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心理条件。由于处于少年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孩子开始能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对自己提出要求,自控能力也在发展。当然,有的孩子的这些能力这时还处在“半睡眠”状态,需要我们成人去帮他启动,催他发展。
2.自我教育能力的三个内容、四个环节。
自我教育能力包括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能力:即自修、自学、自理能力。
自修,也叫自我修养,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自己教育自己,包括能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反省、认识、分析,能对自己提出要求,并督促自己进行磨炼,还能用正确的标准评价自己思想品德的能力。
自学,也叫自主学习。是指在智力方面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能力。包括能对自己的知识深度、广度、思维特点、学习方法有认识有分析,能自己提出改进设想,然后通过自己组织安排,采取预习、复习、阅读课外书、收集整理资料、整理笔记等手段,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扩大视野,还能不断评价自己智力发展状况。
自理,是指在生活方面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包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自我服务,有责任心,有要求,不断锻炼自己,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不论是思想品德上的自修,还是学习上的自学,以及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都表现为四个环节:即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要求能力,自我践行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3.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有认识,有决心,要有点“狠心”。以往,孩子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培养出来,根源就在于父母对孩子满足过多,照顾过多,包办过多,禁止过多。
满足过多,使孩子几乎不可能遇到困难情景,也无从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照顾过多,使孩子不可能产生自己战胜困难的心理需要。
包办过多,使孩子不可能形成自身战胜困难的能力。
禁止过多,使孩子即使产生了自身战胜困难的心理需要,也被成人扼杀了。
所以,要有点“狠心”,把那些“过多”的“满足、照顾、包办、禁止”给“狠”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环境,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1)创设环境,创设条件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民主、平等、自主的家庭环境,如果把孩子当作奴隶一样管死,他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发言权,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么自我教育能力很难培养。同样,在溺爱的环境中,由于不民主、不平等(一切听孩子的)、不自主(被父母包办了),也同样不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应该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虽然由于年龄小,责任可以小一点,容易一点,但这一份责任不可少。做饭,父母去“掌勺”,孩子可以去洗菜,甚至幼小孩子也可以负责摆筷子,这个任务虽然没有父母的那样“重大”,但也要把筷子按时摆上,摆整齐。一位有心的家长,专为年幼的孩子做了一个小水桶,让他和大人一起去打水,就是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有了责任,才是主人,在主人翁意识的教育下,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才能顺理成章。
(2)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孩子慢慢长大,到了初一逐渐产生强烈的“成人感”,他要求和成人平等,这时父母就应“顺水推舟”,在满足他平等要求的同时,对他提出新的责任。
有位家长采取“你进一步,我退一步”的方法。当孩子上了初一,初步学会做饭、热饭本领时,就提出:你已经上了初一,应该提高自理能力,从明天开始,早点由你自己做。
孩子在不断成长,应有计划地随他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措施,做到水到渠成。
有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消费能力上就是这样做的:小学低年级让他学会买自己明确需要的东西(如铅笔、冰棍);中年级每周给固定零花钱去买固定内容的东西(文具、早点、冷饮);高年级则每月给零用钱自己计划安排如何使用。升入初中,在假期,让孩子当家庭“财政部长”,管理全家假期全部开支,体会一下勤俭持家的必要性。这一过程,既满足了孩子自主的要求,又比较科学地锻炼了他的自理能力。
(3)激发动机,自我激励
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是激发起孩子自已教育自己的强烈动机。如果孩子本人没有发自内心的愿望,只是勉强地按成人要求去做,这还不是自我教育。
在初一激发孩子自我教育动机,最有利的条件是他们都强烈地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父母要趁势强化这一点,启发他“长大了”意味着什么:不是表面地穿时髦服装,理新颖发式,更不是学成人抽烟,而是要有人生理想,要有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要有能力……当然,这种认识不可能一天就可提高,但是,应该看到这是孩子自我教育最根本的动力。应始终给予关注,在不同阶段,锲而不舍巧妙地抓住它。
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激发动机的方法:
一是比较法。有准备地巧妙地引导孩子和他敬佩的英雄人物比,和自己同龄人比,同自己身边亲近的人比,看到别人的优点,激发起把别人优点学到手,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前一段所谓“追星族”热潮中,就有那么一部分孩子,对那些被广告炒红了的歌星并不盲目崇拜,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心目中有更多的“星”,有更多的真正对社会有贡献、品德高尚、能力高强的“星”。通过比较,他们就不会肤浅地被一些广告商牵着鼻子跑了。
二是体验成功法。引导孩子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自我教育动力越来越强烈。
比如一个学习差的学生有了自强的动机后,不要急于鼓励他去搞“满堂红”(每门成绩都优秀),而是协助他首先在相对有把握的某一二门功课上取得好成绩,体验到成功,并以此作为成功的轨道,让其他功课逐次通过这个轨道奔向前方。
(4)教给方法,及时辅导
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靠科学的教育手段达到的。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其成功的原因。这三个方法是:“写心理说明书”,“过生日三个方法”, “写日记”。
一个人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形成优点、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当一个孩子做了错事,怎样才能让他既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又能满怀信心地朝好的方向努力呢?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苦无良策,无奈,便时时抡起“写检查”这根大棒。可是,天长日久就会发现:孩子的检查虽然越写语句越通畅,但缺点却未见减少,优点未见增加。这怎么办呢?
①写“心理说明书”: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有一个方法很值得借鉴,当两个孩子厮打得鼻青脸肿,仍在怒目而视时,魏老师不是简单地斥责,更不是让他们写什么检讨,而是别开生面地要他们每人写一篇“心理说明书”,效果反而很好。
写“心理说明书”和写检讨究竟有什么区别?孩子自己的话最令人深思,他们说,写“心理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而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天真的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个人只有着重从内部找原因时,才能进步。
这种“心理说明书”是要求孩子们冷静地反思自己,把自己内心有何种想法,这些想法之间怎样互相争斗,最后怎样解决,都原原本本地写出来,然后说明是好思想战胜了坏思想,还是坏思想战胜了好思想。
通过写“心理说明书”,孩子一般都会发现,原来自己头脑里,总是有两个“我”,一个是原来的“旧我”,一个是代表自己进步要求的“新我”,一般来说“新我”战胜了“旧我”自己就进步了,“旧我”压服了“新我”,自己就要做错事。写完“心理说明书”,孩子就会发现,在打架之前,“新我”也曾不断地表示:“要做一个讲道理、求团结的好孩子,不要打架”;而“旧我”当时也不示弱:“不用拳头教训教训他,总以为我好欺负”。经过几个回合,如果“新我”被“旧我”征服了,于是就打了起来。可见,设法让“新我”如何能不被“旧我”战胜,才是自己能否进步的关键!
②过生日三个方法
利用过年、过节、过生日等一些对孩子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启发孩子反思自己,回顾自己,较系统地总结自己“新我”战胜“旧我”的曲折过程,这会使孩子体验幸福,增强信心,起到“加油站”的作用。以过生日为例,如果能采取以下三个做法,有助于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第一,在生日到来之前,可以辅导孩子定一个小计划,先筹备一个个人展览,展出孩子一年得到的各种成绩,如手工艺品、科技制作、学习成果……再帮助孩子准备好生日里要宣布的今后打算,为了能把打算提得比较恰当,应启发孩子多征求别人意见。还应让孩子准备好生日汇报,用歌舞、武术、各种能力表演等形式,把自己的本领展示出来。
第二,在生日那天,可请来关心孩子的亲友、知心同学,设计一个激动人心的形式,或敲钟,或放音乐,或点燃蜡烛,宣布孩子又长大了一岁,郑重地预祝孩子在新的一年有更大进步(包括指出不足)。让孩子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长大,愿意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不要忘记把最精彩的内容(尤其是新的打算)录制下来,可以经常用它来激励孩子。如果第二年过生日时再放一遍,那将是多么生动的自我教育呵!如果孩子愿意把每年过生日的精彩录像或录音带保留下来,若干年后,要想回顾自己的人生旅途,就有了一份重要的资料。
③写日记
为了经常扶持“新我”,分析、认识“旧我”,有些孩子就写“新我”和“旧我”搏斗的日记。这种做法很符合心理规律,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人一方面不断认识自己,一方面又在环境影响下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现实的自我,相对地成为“旧我”;对自己的新要求,成为理想的自我,也就是“新我”。当“新我”实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对自己又提出更新的要求,于是,原来的“新我”又变成了“旧我”。孩子的进步就是在“新我”与“旧我”不断搏斗中实现的。通过记日记,可以使孩子更自觉、更清晰地看到和分析自己,更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更利于孩子的进步。
写日记是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好方式。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在一个思考自己的世界里遨游:他可以像铁面包公一样去“审判”自己的过去,也可以像英雄少年赖宁那样畅想着未来;可以像对知心朋友一样,倾诉心中的喜悦和忧愁;也可以像孙悟空一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成人的任务,则应该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生活经验积累逐渐增多,引导他从“天上”回到真实的“地上”,但又不致陷入“坑穴”。也就是说,让孩子通过生活实践,理解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不被现实中的困难吓倒,不断塑造自已,完善自己。
(5)依靠学校,善于配合
以上着重介绍了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但生活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单纯靠家庭就能取得好效果的,更重要的是善于依靠学校、老师、班集体,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综合力量。
目前学校工作中,与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关系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特别需要父母的配合。
实践活动:
近些年,通过经验总结和科学实验,证明实践活动(例如:军训、夏令营、社会调查)是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比较重要的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一般都有显著变化(如某初一班实验结果有85%的学生有显著变化),首先是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其次是认识自身弱点,激起自我要求,再就是在关心他人,不怕困难等方面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父母对实践活动,首先要真心支持,要理解锻炼对孩子十分必要;其次要在孩子回家后,鼓励他保持实践活动带来的好变化、好习惯,不能又重新给他娇生惯养的不良条件,使学校的工作前功尽弃。
评价活动:
学校把对学生的各种要求,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并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一般都可以量化),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父母助评。实践证明,这也是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好方法。因为只有通过别人的帮助,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要求自己。
父母在帮助评分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走两种极端:一是怕孩子丢面子,袒护孩子的缺点,故意把分提高,甚至和孩子讲价钱:“只要你改正,我就先给你记个好分”;二是有意把分数压得很低,以为这样可以从严要求孩子。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评价活动”的原意。因为只有各方面实事求是,才能把孩子全面、真实的情况表露出来,使他更好地认识自我,从而进一步在各方面帮助与激励下继续前进。
社会工作:
孩子生活在班集体中,尤其是为大家做工作时,对发展自我教育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因为这种比较深入、互相作用的活动,能使一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要求改变自己,更加完善自己。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社会工作给予热情支持,不要眼光短浅地只看到占用孩子一些时间,看不到孩子在做人方面,在全面发展方面,尤其是自我教育方面所得到的重要收获。
即使是孩子没有被选为班干部,也没有分配到“一官半职”,父母也要鼓励孩子主动为班集体服务,设法申请单项工作。这种机会其实是相当多的,比如临时帮助老师取东西等任务;要开班会了,为了布置会场,需要去借一些东西;同学病了,需要去看望,去辅导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心中感到十分幸福。在实际效果上,必然和同学发生更多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孩子不但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成为大家热爱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较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