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生问题预防与教育》第17到23页。
正确价值观之“六式”引领:“文化滋养—氛围影响—示范指导—课程内化—情景唤醒—评价落实”环环相扣,依然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最先接触到的印在心底,所以开始的价值观导向一定是正确的。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父母,在家庭中也需要有引导意识,最开始需要识别出来正确的行为,然后是导向积极正确,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区分出来正确与否。学校生活中的氛围营造,与班级领头羊的影响力很大,我们常常会感受到走进一间教室,班级的氛围会符合班主任的特质。看到班级的布置,学生的状态就和班主任的气质有关联。
上次妈妈在学校吃饭的米饭没有吃完,装在饭盒里带回家里。
女儿问。“这米饭怎么会带回来了呢?”
如果没有吃完,倒掉就浪费了了。再说了带回来之后才有你吃这么津津有味的。
那看到学校餐厅旁边放的桶里经常倒掉的饭,他们是不是浪费粮食了呢?
(没有来得及说的是,他们也许是没有饭盒可以装饭,也许是买了不喜欢吃的饭,总之如果是我即使不喜欢,或者吃不下的饭,自己花钱买的饭一定要吃掉,哪怕以后不再去那一家买饭了。)
昨天在路上探讨《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爸爸问七岁的女儿,如果让你给它们两个中间一个颁奖,你会把奖颁发给谁呢?
“狐狸。”
颁个什么奖呢?
金奖。
为什么呢?“因为它很聪明,能抢走乌鸦嘴里的肉自己吃掉。”
颁奖词怎么说呢?
那乌鸦如果不聪明的话,如何会能找到肉呢?
前面有《乌鸦喝水》的例子,会相办法自己喝到水,说明乌鸦也是会想办法的。
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做呢?
把嘴里的肉吃完了再说话。
经不起夸奖,说自己唱歌好听就开口唱起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排除不了干扰。
这些都是可以发散的点儿,都告诉孩子,她自己会有判断。同时关于人时间的是非判断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孩子常常会问起来,为什么一些电动车在闯红灯呢?
在教育孩子什么是争取的路上,还要甄别一些不允许孩子去做的事情,偏巧有一些错误的行为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