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人生不幸的原因是类似的,那就是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
本书作者派克,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位30岁的程序员,结婚后对妻子不管不顾,经常酗酒打架,最后他的妻子忍无可忍,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
工作中,这名程序员经常和上司吵架,频繁的换工作。他打心底里认为别人都是骗子,总说不能相信任何人。
在心里治疗时,这名程序员经常失约。他认定心理医生派克一定是在轻视他。经过多次费劲的沟通。派克终于知道,这名程序员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工作时间太忙,父母对他做的承若也多半会失约。多次对父母感到失望之后,他再也不信任父母了。
长大之后,他内心的想法由我不能相信父母变成了我不能相信任何人。就是这份不信任,让他疏远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妻子。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移情。
所为移情,就如这名程序员一样,是把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事件,对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了成年以后的世界中。
移情现象,在社会中很常见,而破坏力也很大。
比如电视剧《都挺好》的女主角苏明玉。母亲强势,父亲懦弱。她是常被忽视和受欺负的那个。长大以后,虽然事业成功,但她却总是对感情,敬而远之,身边的朋友也很少。
可是,破局点在哪里呢?难道童年的不幸就一定会导致成年的不幸吗?
当然不是,只要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想要改变,当然也是有机会重新开启美好生活的。
人生就像一副画,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我们根据不同人生经历来描绘这幅画。
然而过往的经验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的一生,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正我们的图画,才能有一张更加美丽的图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改这幅人生画呢?根据书中简单总结几点。
首先,我们要时常反省,找出自己的错误。
在《都挺好》电视结尾的时候,苏明玉原谅了父亲苏大强。苏明玉的这份原谅,正是她发现了自己的这幅画的残缺,开始修补的第一步。她决定忘记过去的痛苦经历,用新的人生态度,开始新生活。与其说是原谅苏大强,不如说是在成全自己。
其次,我们要坦然的接受质疑和挑战。
如今世界变化很快,小时候后我需要依赖父母,成家以后则需要强大起来,不在依赖别人,而且还要承担起家庭的担子。
这个过程会经历痛苦,有的人能够成功蜕变,有的人却裹足不前。比如《欢乐颂》中,樊胜美和苏明玉境遇相似,都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但樊胜美一直在母亲的操纵之中,抬不起头。没有从家庭的羁绊中挣脱。导致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也越发的痛苦。
所以,当我们感到生活中,不幸的时候。一定要跳出已有的思维,突破自己限制。
你会发现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了,接下来的事情,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本书的作者派克,在37岁之前很排斥机械方面。觉得自己缺乏这方面的基因,是个机械白痴。
有一天,他看到邻居在修理除草机。羡慕的说:你真能干,我从来都不会修理这些玩意儿。邻居却说:这有什么难的,多操作几次就谁都可以用。
这句话对派克的冲击很大,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竟然顺利的把一名女患者的自行车给修好了。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是一个机械白痴,只是因为没有尝试过。以至于自己把自己给局限住了。
最后,需要我们放弃过时的观念。
作者派克接待过另一个名患者,50岁,工作上一直是一帆风顺,生活上堪称理想的丈夫和父亲。但是他却患上了忧郁症,两度自杀未遂。在治疗中,他说自己是一位无神论者。
派克却发现,在他的潜意识里有一部分是相信上帝的。可是他印象中的上帝,是可怕的,邪恶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他小时候几乎天天挨打。他的父母对他说:挨打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促进道德修养。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就像是神或上帝一样权威。孩子也会把自己对父母的印象,平移到整个世界。父母温暖,世界就温暖。父母残暴,世界就充满危险。
小时候我们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但是要知道父母也会犯错。如果我们一直根据我们小时候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就容易出现像书中这样的情况,被童年的阴影困扰一生。
如果说童年的痛苦,甚至成年之后几年的不愉快,可以归罪于父母。那可在之后的痛苦生活,就不能只归咎于原生家庭了。
因为我们长大了,是时候把握自己的生命了,是时候开启新的生活了。
突破自己界限,放弃儿时错误的经验。不断学习,增进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因为旧事物的死亡,必将带来新事物的诞生。
摆脱旧的枷锁,是痛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与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