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写尽了英雄好汉们的风流侠义。梁山聚义,标志着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的形成。而追溯前因,梁山聚义的大幕,从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人劫持蔡太师的生辰纲开始。
正是这次出手,晁盖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逃亡之路,辗转在梁山落草,这也为宋江成为梁山事实上的老大,铺垫了深厚的基础。可以说,晁盖辛辛苦苦种下的桃树,最后却被宋江给摘了桃子。
问题是,晁盖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富裕户,说他富甲一方也不为过。书中交待:“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1479/f506dba4151d1cce.png)
从这一点来看,晁盖自给有余,吃喝不愁,还时不时地仗义疏财,接济其他英雄好汉;同时兼任东溪村的保正,属于官府的底层管理人员,有家有业、逍遥自在的他,为何偏偏非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劫持生辰纲呢?
如果说阮氏三雄、吴用等人生活困难,捕鱼教书为生,在极端之下还有铤而走险的心思,而晁盖偏偏不应是最该劫持生辰纲的人,可是他不仅参与了,还挑头成为了老大,分析里面的原因非常有趣。
一、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不劫白不劫,劫了还落一个替天行道的好名声。
大名府的梁中书,为了讨好老丈人蔡京,送上了十万贯的生辰纲。显然,能够拿出十万贯财富的梁中书,自然不是什么清廉正直的人士,估计在任上没有捞取民脂民膏,然后送给蔡京当顺水人情。
这样的不义之财,对于行侠仗义的好汉而言,正是“杀富济贫”的典型,劫持生辰纲,毫无道德上的负罪感,甚至还会在好汉中间落下一个替天行道的好名头,简直是送上门的好买卖。所以当日“赤发鬼”刘唐在面见晁盖时,直接说道:“小弟特地送一套富贵来与保正哥哥。”
看看,刘唐说的多轻松,送一套富贵,就看晁盖点头不点头了,点头了好像财富马上就放在了家门口一般。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1479/9741d1eccd608794.png)
二、晁盖缺钱吗?不缺小钱,缺大钱。
晁盖是地方富裕乡绅,手里是有钱,不过他仗义疏财的性格,每日里大手大脚的花销,像他这样的人,能够给他带来稳定财源的无非是地租收入。书中没有详细写明晁盖占有多少土地,不过想来不是大地主,仅是中小地主而已。
这样的一个家底,要说晁盖有钱也不假,但金银万贯肯定没有,否则晁盖为救刘唐,送给雷横十两银子,就让刘唐心疼的不行,暗地里追上雷横讨要,如果晁盖家里骡马成群,金银无数,刘唐也犯不上替晁盖“叫屈”。
要知道十万贯生辰纲,不是一个小数目,平常一、二十两银子,就足够一户人家过上小康生活,十万贯约等于十万两白银,这是一笔大钱,不能不让晁盖心动。
三、劫持生辰纲的风险很低,一下子打动了晁盖。
劫持生辰纲有风险吗?有,但不大。书中刘唐就说:“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
去年倒霉的梁中书就丢失了十万贯金银珠宝,最后追查下去,不了了之,不知便宜了哪些人。这样低风险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冒险一试?
所以晁盖听了之后什么反应呢?晁盖道:“壮哉!且再计较,你既来这里,想你吃了些艰辛,且去客房里将息少歇。待我从长商议,来日说话。”
一句“壮哉!”,是晁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既敬佩上一次劫持生辰纲的好汉,又为这次能够捞取这番富贵心动万分,既然风险这么低,不劫才是傻瓜。
世纪恒通在线总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青少版)现已成为小学生统编教材指定必读名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