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鱼的趣事

作者: 山麓雄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16:41 被阅读0次

    在家乡,有一片田垌叫做大岭垌。

    大岭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每年生产两造稻谷,是家乡的水稻丰产区之一,也是鱼儿聚居的好地方。

    春天来了,上游的水库放水灌溉大岭田垌,带来了许多鱼儿,如游在水中的有走水母、鲫鱼、白鲩鱼、菩萨鱼等等,游在水底的有如泥鳅、黄鳝、塘角鱼等等。

    春耕夏种时,鱼儿四处游走,活动频繁。

    初秋过后,根据田稻生长的需要,稻田排水,田里的水就慢慢地流走了,也就在那个时候,一些在水中游动的鱼就随水而去了,留下了一些喜欢在水底活动的鱼。

    从10月中旬起,稻田已经干涸,泥土变硬了,那时田稻已成熟,村民开始收割稻谷。

    稻谷收割完后,田垌处处是稻茬儿,在阳光下,整片田垌呈现一片枯黄败落的景象。

    那里的村民知道,干旱的稻田里躲藏着泥鳅、黄鳝甚至塘角鱼。

    早在稻田排水的时候,人们用铁锹在稻田的四周挑一条排水沟,当地人叫田沟,为了更好地排水,同时也在田里相隔四米的距离挑了几条田沟,这样一来,田里大多数泥鳅鱼就游进田沟里,没在泥土中,少数分别躲在禾稻下的泥土里。

    黄鳝就不同了,它们多数躲藏在田埂下的泥土深处,少数躲藏在禾稻生长的地下。

    而塘角鱼呢,在稻田排水时躲藏在人们踩下深深的脚印里,当地人把脚印称为窝儿,一个窝儿一般藏有三、四条塘角鱼,牛踩下的窝儿比人踩下的窝儿更大更深,里面藏的鱼就更多了,可达七、八条,甚至十多条,塘角鱼要过冬天比泥鳅、黄鳝艰难得多。

    10月中旬田稻收割时,田里已干枯,而塘角鱼躲在的窝里一般还有半窝水,鱼安然无恙。

    到了11月中旬,如果天没下过雨,窝里的水只有少许,鱼还能挺过。

    到了12月中旬,如果天还没有雨下过,窝里就没有水了,塘角鱼为了生存,它们互相间在别人的身上滚来爬去,同时排出身上的粘稠液体来粘到别人的身上,并相互拥挤在一起,使它们的身体外保持潮湿的粘性,它们就能呼吸空气,通过互相依赖来维持生命。

    在刚刚挑了田沟的时候,泥鳅各自躲进泥土里,那里就是它们过冬的地方。

    当田里干涸泥土变硬了,泥鳅躲藏的地方除了卧室外还有可以走动的通道,它们散布在田里各处,却成了陌生的咫尺天涯。

    黄鳝鱼也是像泥鳅一样各自为家,它躲在泥土中自己的洞穴里。

    鳝的洞穴比泥鳅躲藏的洞穴长得多和深得多,最深可达到一米半,有的田埂下的一小块泥土很适合鳝聚居,它们纷纷躲藏在里面,如不到一米宽的距离,就藏有十多条鳝,它们不是住在一起成了一家人,而是各人有个人的洞穴,有的洞穴与洞穴之间不到三厘米的距离,它们同样互不知道,犹如远在天涯海角。

    当稻谷收割后,村民不是吃素的,他们知道那个时候是捕捉旱地鱼的季节,他们带来铁锹和提桶,到田里查找藏鱼的地方,捕鱼者不特定捕捉什么鱼,发现什么鱼就捉什么鱼,先易后难。

    他们先在田沟里用铁锹铲开薄薄的泥土查找泥鳅的窿穴,发现一条抓一条,积少成多。

    他们到田埂边挖土查找黄鳝,有时候也发现青蛙和泥蛇,他们也不放过,青蛙和蛇一起抓。

    蛇和鳝一样躲藏在田埂下的泥土里,甚至成了互相不知道的邻居,蛇的窿穴呈扁形或扁圆形,鳝的窿穴则呈圆形,捕鱼者一发现窿穴形状就可以辨别出是鳝还是蛇了。

    抓了田埂下的鳝,他们又在田里各处查找塘角鱼,发现藏鱼的窿口就用铁锹把窿挖开,里面的鱼就被一窝端。

    有的窿口被烂草或杂物堵盖了,不易被发现,里面的塘角鱼就躲过一劫。

    捕鱼者捕捉了两三个小时,收获甚丰,乐个开怀。

    到了来年春天,田里有水了,幸存下来的鱼随水走出窿穴,选择地方排卵繁衍后代去了。

    塘角鱼由于整个冬季不吃不喝,为生存而消耗了大量的脂肪,它们的身体消瘦了许多,尽管这样,它们仍然成为出色的母亲。

    往年出现的各种鱼儿又游回来了,整个田垌充满了生机,禾苗处处茁壮地成长,鱼儿们在水沟里、在禾根下又活跃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旱田鱼的趣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du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