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 比起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被应试教育所阉割的部分;在应试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重视的是解决出题人给定的问题的能力,大学教育并没有强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走出学校之后,发现问题的能力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要跨越这个鸿沟,必须珍视我们在平日里产生的疑问,并养成提出疑问的宝贵习惯。在教学思路将被动的应试型向主动的发问型转变;由教师单方面灌输型向学生之间对话行转变,打造出重视对话交流的氛围,能够使与会人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更容易发掘出新点子;由教师单方面灌输型向学生之间对话行转变,打造出重视对话交流的氛围,能够使与会人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更容易发掘出新点子;在教学思路将被动的应试型向主动的发问型转变。
在不经意间的思考中发现问题的种子。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学术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不计其数。我们总在无意识中思考着。比方: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而牛顿根据此情景提出“万有引力”。那些你想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包含在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中,为了抓住这些。闪而过的念头,就要自觉地意识到“我一直在思考些什么”,从而养成无意识的打捞问题的种子,并对该问题进行明确、有意识的思考习惯。
现在就开始思考。我们没办法从重复同一思考的模式中跳脱出来,致使思考最终进入死胡同;人们往往回想不起来曾经一闪而过的想法;是因为你的内心深处深信这个问题早晚会得到解决;所以下意识的更倾向于将问题搁置到将来。所以在你搁置之前,强迫自己就该问题进行思考,哪怕是思考一点点也好,重要的是将“将来”变为“当下”;下意识的往前看一步,在思考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自己为什么思考,以及思考的是什么。在死胡同的尽头问问自己,“我本来是因为什么而思考?”从而调转方向,回到最初的起点重新思考。
明确到底哪里不明白。单纯用一句搞不明白带过,我们很可能丧失一次直面问题的宝贵机会。搞不明白有三种情况:
1、不了解事实:搞不明白”的解决方法就是去查询,这类问题通过查询就一定能解决。
2、不知道答案。通过不断思考来接近问题的本质,将疑问的各要素拆分开,从而逐个击破;
3、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如果将“说不上来”的感觉明确化、意识化,就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如果不及时思考一个潜在的好问题,而选择将其搁置直至忘记,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这种明确认识到自己哪里不明白的过程才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核心部分。对话可以引发个人的想法,并且有助于想法的提升和飞跃;发现问题的能力指的就是,从茫然的“搞不明白”的状态过渡到“已经理解了问题所在,只是还没有找到答案”的状态的额能力;一旦弄清楚了哪里不明白,就可以明确问题或者课题什么了。在这个基础上,许多时候只要查询资料或者咨询相关人士,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将一闪而过的念头记录下来,为了“以后不再想”变为择机解决,我们就需要记笔记,以便于有机会重新审视问题的时候及时想起问题的内容来;记录问题的时候,请务必简洁,用自己的话记录;添加自己的分析和注释;短小精悍、简单易懂小笔记本可以装进衣兜中;在笔记就不离身,不需要了就扔掉。笔记本随身携带,出门也要带着,这样,就有时间重复阅读笔记和重复思考了;不需要了就扔掉。养成大胆丢弃的习惯。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说问题本身已经不再重要的时候,要将相关笔记本全部丢弃掉;你的笔记本为丢弃之前,未被撕去的问题,才是真正具有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收集问题的方法如下:
1) 信息收集方法1:搜集信息的目的不在于寻找答案;
2) 信息收集方法2:分清事实和方法;
3) 信息收集方法3:将已经消化的信息丢掉;
4) 信息收集方法4:在完全理解信息之前一定要集中精力进行研读;
让问题核心浮出水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和步骤:
1、收集和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
2、对信息进行筛选;
3、重复步骤1-2;
4、制作信息图;
5、提取问题本质;
6、问题的选择和分类;
7、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