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

作者: 01剑客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07:45 被阅读0次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的民歌,由宋人郭茂倩编在《乐府诗集》中,多年以来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读来朗朗上口。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诗歌,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一个新的木兰。

花木兰

【一】

身着战袍上征程

        唧唧…唧唧…,木兰在屋里坐在织布机的前面,有一搭没一搭地摆弄着织布机,她低着头长叹一声,脸色沉凝,两眼直直的,但是目光很坚定。她双手依然重复着织布机上的动作,一天的时间快要结束了,太阳渐渐西沉。木兰的脸色露出平和的神色,在夕阳下显得那样美丽。她已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平民的家庭,在国家遭遇战争的时候也要挺身而出,男儿要上征程、赴战场、护家园,这是不容推卸和逃避的责任。

为国,必须参战。

可是父亲老了,去参与作战,定会凶多吉少,家中没有长兄。

为家,我必须参战。

        男耕女织,男战女守,这是传统。木兰是女儿身,替父从军太困难了。即便女扮男装很成功,也会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

第一,怎么才能做到长时间在军中不让伙伴认出自己的女儿身。

第二,女人特殊的生理周期怎么办?

第三,在军中怎么休息?

第四,战场厮杀的恐怖自己能否承受?

第五,战争多久才能结束?

第六,自己是否会战死?此去是“一去不复返”还是能够凯旋?

……

这些棘手的问题木兰在“惟闻女叹息”的惆怅中都已经一一想过了,也想好了,想清楚了。虽然有些问题根本就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们清楚一点:她必须去。

花木兰

【二】

行军路上话悲凉

        骏马、鞍鞯、辔头、长鞭,木兰都已备齐,身着战袍,手持兵器,跨上战马,硬生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名英勇的战士,向着父母、弟弟和妹妹挥手告别:我的亲人们,我出征了。

      我们都经历离别,不知道木兰是否流下了眼泪,我们无法体会木兰有多么不舍,我们也不知道木兰有没有和父母做一次深深的拥抱,有没有用手抚摸一下妹妹的头,有没有用自己的脸去贴贴弟弟可爱的脸。站在木兰的角度,她这是替父出征,为国作战;站在家人的角度,父母可能会失去女儿,弟弟妹妹可能会失去姐姐。总之,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的心境。

        我们只看到木兰“旦辞爷娘去”,她出征了。行军从速,不久就到了黄河边上,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呼唤,河水激荡在耳边,内心感到只有悲凉;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呼唤,战马长嘶于耳,内心感到的只有悲壮。

花木兰

【三】

英勇作战凯旋归

万里行军,展现着她慷慨赴死的豪情,

翻山若飞,高强度考验着她的体能。

数十载寒冬,考验着她的意志,

数十载酷暑,考验着她的耐力。

残酷的厮杀,恐惧冲击着一个女儿的心灵。

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长枪横槊,血雨腥风。

她要抓住战机,她要排兵布阵,她要果断进攻,她要积极防御,她要迂回追击……

        胜利了,终于胜利了。

        作战取得了胜利,龙颜大悦,天子要对木兰大大奖赏。

【四】

  尚书不用还故乡

        面对高官厚禄,木兰说出了心里话:愿陛下满足我一个小小的心愿,让我回到自己的故乡。

      十年了,她想家,

      十年了,她更想爸爸妈妈,想弟弟妹妹,

      十年了,他们怎么样了?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样子?弟弟妹妹长大了吧?

花木兰

【五】

著我时赏贴黄花

    木兰回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家乡。父母得知女儿要回来了,老两口搀扶着走到城外,紧紧盯着女儿到来的方向;妹妹得知姐姐要回来了,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用最漂亮的自己迎接姐姐的归来;弟弟得知姐姐要回来了,把刀磨的闪闪发光,把家里养的猪羊都宰了,给姐姐准备一顿丰盛的庆功宴。

      木兰是女儿身,却做了十年男子汉。

      木兰也是一个爱美的女性,却放弃自我,放下自己爱美的天性,穿了十年戎装。

      木兰终于解放了,脱下了战袍,重新穿上了属于自己的衣装,对着镜子慢慢地梳理自己的秀发,打扮成女儿身该有的样子。

        伙伴的惊忙,让木兰的女儿情态跃然纸上;伙伴的惊忙,让木兰内心的祈望跃然纸上,木兰最渴望的就是和平生活,平凡的日子,和睦的家庭。

        木兰,因为国家局势,有了英雄气概;

        木兰,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让人更加动容的女儿情态。

        木兰,我们心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巾帼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木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km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