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墨言 | 女童被父亲疯狂殴打,暴力相向的背后是教育的无能

墨言 | 女童被父亲疯狂殴打,暴力相向的背后是教育的无能

作者: 墨博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7-28 09:27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一则男子暴打女童的新闻视频:

    一名男子在疯狂殴打一名女童,抓住女童的头发把她摔倒在地,拳脚相加。

    甚至数次将女孩举起重重摔下。

    之后又用拖把殴打,行为残暴异常。

    女孩的弟弟则蜷缩在一旁,吓得目瞪口呆。

    直到几名路人围了过去,女孩才趁机逃出来,一拐一瘸的。

    随后警方赶到,令人震惊的是,这名男子居然是女孩的亲生父亲。

    七八岁的小女孩,本该是被父母捧在掌心里的小公主,为何会被父亲如此暴虐相待?

    即使小女孩犯了错,但这种残暴的殴打并不能教育孩子,这只是体现了一种教育上的无能。

    01

    在几千年的文化流传中,先人总结出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黄金法则,从古至今被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奉为教育子女的圭臬。

    但棍棒底下就一定出孝子吗?

    接下来,这个失败的教育案例可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迪和思考。

    北周武帝宇文邕乃是一代明君。

    他亲眼目睹北齐几代皇帝荒淫无道加之对子女教育极其放纵,从而导致了国家最终败亡。

    因此,吸取了北齐亡国教训的他,矫枉过正,对太子的要求近乎苛刻,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宇文邕要求宇文赟每次上朝觐见,行为举止都要跟大臣们一模一样,就是严冬酷暑都不能休息。

    太子一旦有过错,无论大小,宇文邕都会亲自用棍棒责打他。

    边打还边恶狠狠地说:“古往今来被废掉的太子多了去。我儿子那么多,其他人也可以取代你的太子之位!”

    此外,他还让太子属官每天都记载他的一言一行,每个月都要跟他汇报。

    太子畏惧父皇的威严,刻意掩饰自己的恶行,表面上装出一副贤明的样子。

    结果后来宇文邕驾崩,在他的棺材前,宇文赟没有一丝伤痛之情。

    他摸着自己身上被老爹责打的伤痕,恨恨地说:“这老东西死的太晚了!”

    他打破历代新帝守孝一个月的传统,于父皇驾崩次日继位,是为北周宣帝。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失败案例。

    “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起源于古代,但古代的“棒打”是有严格规定的,并非“随便打”。

    要讲“礼”,不能与儒家教义冲突。

    打学生屁股不宜打得太重太狠,不扒裤子,不摁地上,执行时喝令学生趴在条凳上再打。

    而且这种打屁股只是对普通学生而言,如果是秀才或是中举子则不能随便打。

    经常挨打的还有另外一个圣人——曾子。

    他是孔子的学生。

    一天,曾子和父亲在瓜田里锄草。

    曾子一不小心就把瓜苗给铲了,他父亲大怒之下,抡起一根大棒子就把曾子打晕了。

    过了半晌,曾子苏醒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父亲面前,跪下来认错:“孩儿实在是不孝,让父亲大人这么费力来打我。您辛苦了!”

    晚上回到家之后,他又弹琴,又唱歌。

    以此向父亲说明自己既没有被打坏,而且也不会憎恨他的父亲。

    孔子听闻了此事,便吩咐门下弟子:“等会儿曾子来了,不要让他进门,我没有这样的弟子!”

    曾子十分惶恐,赶紧跑去问孔子:“弟子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

    孔子:“你知道舜吗?他父亲用大棒子打他的时候,他就跑;用小棒子打他的时候,他才承受着。你父亲用那么大的棒子打你,你都不跑,你是傻子!”

    孔子的主张很明确:如果父母过分毒打孩子,孩子应该逃跑。

    也就是说,孔子不赞成父母对孩子过重的打骂。

    传统文化蕴含着祖先深厚的智慧,它赋予我们的是教育孩子的权利,而不是毒打孩子的权利。

    02

    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家里总会有一个爱发火的爸爸或妈妈,就像随时会突发的暴风雨,让人感觉压抑、恐惧、心惊胆颤。

    当父母为了小事而生气的时候,他们的攻击性十足,而且是指向外界,尤其是孩子。

    他们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便拿孩子当出气筒。

    除了动手,他们再也找不到管教孩子的方法。

    而教育,便成了他们施暴的完美借口。

    然而,暴力之下从来没有所谓的教育,只有伤害。

    以前,听朋友给我讲过她的经历:

    她曾经想过自杀,因为她妈妈给她的不只是精神折磨,还经常打她,一有不如意,便骂她怎么还不死。

    那时她还是个初中生。

    成年后,她曾试图与妈妈和解,结果却是徒劳的。

    于是她放弃了。

    记得最近一次她和妈妈吵架。

    她的妈妈说:“是啊,小时候我经常打你,我就是对你不好!我对你不好你会有现在?你现在不接受我,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为了自己不成为她妈妈那样的母亲,为了她自己的孩子们。

    她说:我选择牢牢记住,并绝不原谅。

    和之前那个毒打女童的父亲一样,掩藏在“教育孩子”外表下的打孩子,实则是自身的懦弱和对现实的无力发泄,这种棍棒教育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03

    经常打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1、损害孩子的智力发育

    在享誉世界的美国范德堡大学,著名儿科医生莎丽巴尔金对二到九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研究,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智力认知水平比不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低。

    2、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是不会受到孩子喜欢的,这将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极差。

    也容易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不听家长、老师的话,生性孤僻喜欢打架闹事。

    3、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对孩子经常进行打骂,会让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阴影。

    早在2003年,就有关于打孩子会如何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研究发现,经常挨打的孩子容易陷入恐惧、焦虑与自卑的负面情绪中。

    这会让孩子以后的教育更加困难,甚至丧失自信、自尊。

    4、效仿,埋下暴力的种子

    德克萨斯大学伊丽莎白·格肖夫有一项历经50年的研究成果,用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父母打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出现违法或者反社会性的行为。

    长大后,则会制造家暴或直接触犯法律。

    此外,这个研究还同时指出,打孩子会增加校园暴力事件的概率。

    打孩子,是一个世界普遍的现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有80%的家长都有过打孩子屁股的经历。

    然而打孩子和教育孩子,是两个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概念。

    我小时候也挨过打,在10岁之前的时候。

    她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打屁股。

    打之前她会告诉我为什么要挨打,打过之后她必会安抚一番,并告诫我下次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时候被打的我并不会因此而怨恨她,反而感觉到了母亲隐藏在巴掌下的温柔的爱意。

    孩子还小的时候,难免总会犯错和任性。

    必要时的体罚也未必不可,而且是有必要的。

    但“打”不是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

    孝子和棍棒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时代在变,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在改变,很多父母已经抛弃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们都在想方设法的采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并不是提倡家庭暴力,也和家庭暴力截然不同。

    “打孩子”是为了使孩子纠正错误摆正态度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受教育,得到教训。

    但要选对时机,更要找准部位,而不是把孩子往死里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为了反对父母对孩子的一味溺爱。

    用“文治+武治”的方式来管理和教育孩子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理性。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家庭暴力”,但是也不能“一味说教”。

    只有走出这两个误区,才能更好地关心孩子和教育孩子,让孩子走上正轨。

    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只要“养”,更要“教”和“育”。

    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墨言 | 女童被父亲疯狂殴打,暴力相向的背后是教育的无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lx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