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快到开学季,我经常在国内的妈妈群里,看到大家讨论的最热烈的就是孩子是不是适应幼儿园的话题:
孩子早上不肯去幼儿园;
送进幼儿园教室的时候,孩子哭没哭?
不知道老师对孩子好不好?
会不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
萌萌去年10月份在德国第一次读双语(英语、德语)托班,当时2岁2个月,今年9月三周岁正式读幼儿园,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换了一家纯德语私立幼儿园。无论是入托还是入园,萌萌同样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而且可能周期更长。因为他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还有新老师、新同学和新语言。
在刚入园的两个星期,我可以感觉到萌萌不是很愿意去幼儿园,回来偶尔也说“妈妈,明天我不想去幼儿园”,也有情绪偶尔低落的时候,但是并没出现过度的焦虑,整体适应的还不错。那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德国幼儿园的入园安排
有效的帮助家长和孩子顺利过渡入园适应期。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招 初次见面会 First Meeting
在和幼儿园签订好合同,确认入园位置后,在正式开学前,德国也是九月开学,通常是7月底,园长会和家长预约一次初次见面会。
首先主要就是和班级的老师约见谈话,目的是提前了解孩子,比如兴趣爱好,饮食和睡眠习惯等,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接着老师则带着我们一起到萌萌所在的教室去,当时正好是早上小朋友们晨课时间(morning circle ),另外一位老师和小朋友围坐一圈,老师正在讲解互动一本关于身体部位的绘本。晨课时间结束就是早餐时间,我们在一旁安静的看着。等到早餐结束自由活动时间开始后,约谈的老师带着萌萌在教室里引导他玩各种玩具,也带他去室外游乐区玩耍,熟悉幼儿园各种设施。这样孩子会对整个幼儿园有了立体的感受,对新环境、新老师和心态同学都有了认识,可以缓解陌生感带来的焦虑。
去年十月萌萌第一天在托班熟悉环境中第二招 随身带好安抚物
在德国申请幼儿园,签订合同后,不仅会有幼儿园入园注意事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清单,就是入园物品清单:
日常换洗衣裤、袜子、地板鞋、雨鞋雨裤;安抚物(小毯子,毛绒玩具等)、家庭照片(单人照,全家福各3张)。
把孩子喜欢的安抚物一起带去幼儿园,比如小毯子或毛绒玩具可以午睡的时候抱着,这一切都是在给孩子营造熟悉感和依赖感,让他和主要养育者有情感连接,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另外,幼儿园还会把家庭照片贴在幼儿园醒目的墙壁位置上,孩子想念父母的时候,看到照片,也可以很快平复情绪。
第三招 循序渐进的分离流程
去年萌萌入托分离流程:
第一天:我全程陪同萌萌两小时;
第二天:在幼儿园共两小时,中间离开十分钟;
第三天:在幼儿园两小时,分离一个小时;
第四天:在幼儿园两小时,分离一个半小时;
第五天 吃完午饭12点半前去接;
第六天 等萌萌睡完午觉,两点左右去接;
第七天 下午三点以后接;
今年萌萌入园的分离流程,相比入托,进程加快:
第一天 中午12点前接;第二天,中午12点前接;
第三天,午饭后1点前接;第四天,午睡后2点半前接;
第五天,四点后正常接;
整个分离过程,是循序渐进,所以是很顺利的。而且老师会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每天和家长沟通,再确认第二天在幼儿园的时间,而且老师会告诉家长,如果有特殊情况搞不定的话,肯定会打电话通知家长。而事实上,我从来没遇到老师因为搞不定孩子的入园焦虑而给我打电话。虽然开始几天刚分开的时候萌萌也会哭,老师会很快转移注意力让他愉快的去玩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德国幼儿园很人性化,那为何如此安排呢?充分考虑了引发孩子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幼儿身处新环境,缺乏安全感。
当孩子没进幼儿园前,主要是和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主要养育者生活在一起,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信任感。而刚进幼儿园,孩子对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是完全陌生的。周围的人和环境都让孩子感到非常的不确定。因此在这样的陌生环境下,幼儿必然想回到熟悉的、可信任的父母身边,从而表现为一种逃离行为和对自己熟悉物品的依赖。提前到幼儿园熟悉环境、老师以及携带安抚物可以在入园初期缓解孩子的焦虑。
原因二:家长要先让自己不焦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特别回想自己第一次离开萌萌一个小时,也是各种担心,怕老师照顾不周(特别是国内近期不断曝光的虐童事件)、担心孩子无法适应或哭闹。出了幼儿园后还在窗口依依不舍张望。后来老师出来教育我,孩子的适应能力比你想象中强,不用担心。但是如果 孩子感受你的焦虑,会强化孩子对新环境的不信任,反而会给予孩子消极影响。事实上,等到一两个星期后适应期过去后,萌萌去幼儿园,每次都自己主动走进教室,连头也不回。
另外,家长可以关注的一些小细节,助力孩子顺利过渡入园适应期。
比如在初入园的日子里,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不要让他总是最后几个被接走的。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妈妈还是十分爱他,家庭还是“安全基地”。
鼓励他多交朋友,让他感到幼儿园老师喜欢他,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德国的幼儿园和中国不同,是3-6岁的混龄班级,当3岁的孩子作为新生入学时,其他4-5岁的孩子已经是老生了。这时,其他孩子就已经有各自的朋友和团体,所以多交朋友,就没那么孤单。
原因三、良好的亲子互动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释放焦虑
在这里和大家介绍一下,入园适应阶段我和萌萌一起共读的绘本和互动游戏。
绘本《存起来的吻》
小斑马第一次参加夏令营,要在外过夜。爸爸妈妈给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还将吻装进盒子,一同放进包里。这样想爸爸妈妈了,就拿出存起来的吻。火车上,一个小宝宝想爸爸妈妈了,小斑马拿出盒子,把爸爸妈妈的吻分享给小朋友们。这是一个温馨的、可爱的故事。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也可以准备一些吻,存起来放盒子给孩子带去幼儿园。
亲子互动游戏:小动物去上幼儿园
准备一个孩子比较熟悉的毛绒玩具,比如说小熊。拿着小熊对孩子说,我要去上幼儿园了,可是我想你,你可以亲我一下么?这样我就不害怕了。
孩子亲完后,小熊就兴奋的跑去某个地方,假装上幼儿园。
过一会,小熊哭着回来说,我不认识幼儿园的老师,有点害怕。让孩子再亲一下,然后又继续兴奋的跑开,去上幼儿园。
过一会,小熊又哭着回来说,我认识幼儿园的老师了,她人 很好,给我讲故事,但是我不认识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让孩子再亲一下,继续兴奋的跑开,上幼儿园。
再过一会,小熊再次哭着回来,对孩子说,我认识了幼儿园好多小朋友,一起挖沙子,一起开小汽车,但是但是,我想你了。
这时让孩子再亲小熊一下,给小熊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也亲孩子一下,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个游戏还可以双方互换角色,让孩子当小熊,你做小熊的主人。
我和萌萌玩过这个游戏好几次,他非常喜欢,这几天的晚上都主动和我说要玩小熊上幼儿园的游戏。通过游戏,情景再现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焦虑的接纳,并且用安全的方式表达出来。当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他一定能感受到你对他的耐心和爱心。
总结一下,充分准备,提前熟悉,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用绘本共读或游戏互动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当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焦虑。孩子成长的过程,本来就是和父母逐渐分离的过程,希望大家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孩子的入园焦虑,平稳度过适应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