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从自我发展角度来说,无疑是关重要的一年。从当一个旁观者观看伦敦的新年游行开始,到和朋友们一起参加爱丁堡的街头派对结束,变化的是心态,学识,能力,不变的是对自我的高期许,对生活持之以恒的热爱,以及对家人隔山跨水的思念。
如何记录下自己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呢?也许最好是给时间一席之地,让它道出这一年来的心中曾感受过的悲与欢,在成长路上因为不断重新认识自己而获得的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吧。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昨日,在火车上,有几位好友坐在身边,我主动开了头,和他们闲聊起来。大一时候的自己还是相当的紧张和焦虑,基本一头心思埋在学习里,对学院中的事一无所知。听着他们讲起男女生之间的种种微妙心事,感觉好像身处自己的桃花源,许久不问山外事。或许那些才是这个年纪最美好的事情,且像“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光阴逝去便不会再回来。谈了一会,我们的兴致都越来越低,便又各自玩起各自的手机。
翻到自己高中时发的几条隐秘朋友圈,便又回忆起了高中时那一段阴郁而灰暗的时光。尽管说服自己要带着一种回顾旧战场的潇洒眼光回望,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心疼起那段时光里和孤独抑郁相伴的自己,那个外表决绝而内心敏感脆弱的十七岁女孩。那段没有人可以谈起的时光,终究是要被时光的沙尘封在记忆中。它曾是我的伤疤,也成为如今的铠甲。
不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新年之际写下这些,只是想更好的认识自己罢了。在那个年纪时没有人讲给我的道理,终究在21岁到来之前自己领悟到了。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共情的目的是理解他人,而非让自己受到情绪的传染也掉入那不可控制的深渊。或者,更积极一点讲,我们本不应该为拥有的情绪分善恶。认识,接纳,理解,这才是与自我,与他人情绪相处的最佳模式。
往事如异乡。过去的事塑造了我现在的摸样,却不能决定将来的我。一直相信未来可期,也会一直努力向前。
“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并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你的意愿过一生才是”——王尔德。
这一年里,心态上的最大变化应该是对待身边人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了。不可置否的,这一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导师安迪。本身不自信的我,却莫名其妙的总是带着十分的自信来见他。探论学术结果时,我能感受到我们之间碰撞出的思维上的火花。他幽默,严谨,认真,自信的态度在无形之中改变着我。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热爱的领域内乐此不疲地探索着。我喜欢这样的人,这种把工作视为乐趣,享受,并且有所贡献的人。他对我的信任也使我拥有了一种莫大的动力。(很巧的是,欢乐颂中的安迪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
9月份刚开学的时候,我频繁地发着朋友圈,想要把自己的见闻,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想法很天真,事实是效果很不佳。最直接的体现是与身边朋友的疏远,一个人悲观独处的时间无奈增加了。这样说是因为我喜欢独处,但并不喜欢带有消极情绪的独处。最矛盾的地方是,亲近的朋友时常是带着一种评价式的眼光评价我的生活,甚至在我生病的时候讽刺一句“是不是学习太刻苦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氛围,我的内心对这样的评价感到异常的愤怒和反感。我觉得,朋友可以不理解,但不可以不尊重。不敢恬不知耻地说自己能做到丝毫不用评价的眼光看待他人的生活,毕竟当我做决定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时,心中便已经有了些许偏见和歧视。但我在努力,在努力接纳差异,在努力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还有灰心的一点是,一直以来我认为的“好朋友”,常常出于竞争的角度封锁消息,视我为竞争对手。
出于早期的家庭培养,爷爷奶奶的谆谆教诲,我一定要做那个识大局,懂大体,知礼节,会照顾他人,有“眼色”的“好孩子”。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就有很多苦衷翻涌上来。倘若从小教导我的便是“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可能如今的我会轻松快乐许多。这是中国家庭教育里的一个通病,也是我观察到的很多家庭不和谐的原罪。人只能负担起自己的一生,何必强求他人去做事你认为合理的事情?
在他人的目光中生活?这不是21世纪唯一的生存之道,作为成年人,我没有义务为他人的事情负责。此外,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冷眼讽刺,世界是不是会更美好?
我喜欢看奇葩说,看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对一些共同命题,给出基于自己经历和知识储备的解读。固然辩论有胜负,问题的答案却没有定论。我理解的成功便是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当然不能害人,最好再有一点令他人受益的贡献。薛教授是其中我最喜欢的导师,他曾坦言“我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所以要把目光和精力放在客观事物上"。我也非常欣赏他对于工作的解读,没有一份工作是好的工作。“每一个行业里,能做到极致的人都是疯子。没有兴趣,光凭能力和时代潮流不足以支撑你达到顶峰”。
2020年,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按自己的意愿走下去,控制应对事情的情绪,多以平和的角度观察客观事物。善待自己,也宽容他人。
关系需要边界感,与陌生人是,与朋友是,与客户更是。
2019年最意外的事情是在实习时遇到了一个莫名奇妙的客户。只是闲谈,他便询问了我的号码,递出单独相处的橄榄枝。或许是我在与他交流时没有建立起边界感,或许是我的专业素养被过分夸大成为了特别的善良好意,总之,我们超出了正常的关系,私下里见了一面。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不过是多聊了一些经历的事情,但这件事令我紧张,焦虑,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处于一种安全感很低的状态。
事后,我询问了一些心理老师,也和实习老师沟通,以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切断了来往。对于这件事情,我有再次思考其发生的前因后果,最关键的一点原因应该就是我并没有建立起合适的边界,或许再深入思考一层就是我对与人交往欠缺一些筛选能力,单凭一腔热情就想着去进入他人的生活,帮忙解决别人的困境。
2020年,希望自己在意识到他人想要建立关系的愿望时,多一些冷静思考和理智,建立一些基本的“考核机制”,保护自己,也体谅他人(如果我的能力不能解决他人的问题,或者超出工作要求,学会得体地拒绝)。这一点适用于很多事。
生活需要多个舞台支撑,保持热爱与好奇
这一年里,我加入了橄榄球和板球社团,学习了新的运动,遇到了新的朋友。此外,我还实现了练习钢琴的梦想,为自己的生活又加入了一些艺术的气息。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安静,舒适,快乐。2020年,我即将开始一份新的工作,继续挑战,超越自我。多读书,读好书,做笔记,有思考,继续拓展自己的视野,打破思维局限,建立更有质量的关系,做自己的加油站和开心果。
“认识你自己”——真诚对待自己的内心
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真诚总是至关重要。秉持着这一个根本原则,面对很多不确定的事情或者棘手的问题,我都会多一些从容自信,也会给出相对满意的解决方式。我不再会因为那个与我观念不符的朋友而伤心失望(当然依然尊重她的存在),毕竟与谁相处是我的选择。既然每个人都要独立走完自己的人生,那尽早明白自己相处的喜好,选择更适合的人不也是一件好事吗?先学会独处,拥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再期待遇到更优秀的人。
写在最后的话:人生不设限,但行好事吧。2019年里,收获很多,放下很多,也因此拥有了很多。慢慢察觉到自己超乎年龄的成熟感,可能是近两年与爸妈、知心朋友不断的告别造成的意外的结果。为所有已经取得的成绩骄傲,也在新年伊始归零清盘,整理出更多的时间和记忆空间来留下2020年的精彩与美好。
新的一年,希望能踏实努力,明确方向,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打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更加全面的人。
卡夫卡的一段话送给将会继续勤奋努力的自己: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确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与君共勉,祝新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