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很忙,时间都去哪里了?
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德鲁克:我们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才能安排时间
记录时间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时间每天都花在了哪里?
德鲁克的建议:时间记录最好是在这件事正在发生时做
透过分析自己的时间,会发现80%的事件是不需要做或者不需要自己做的
为什么今日待办清单总是完不成?
当天安排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意味着撕毁了自己定下的协议
造成一个后果叫:今日事没有今日毕
今日待办清单是造成你拖延心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废除今日待办清单,改用日程+情境清单的模式
日程表上只能写少量的事务,就是那些确定了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近期要做的事,把它放到清单中
比如在家能做的事、打电话能做的事、在电脑上能做的事......就叫情境
日程事务是一天的,严谨的,定下来就一定要做
而情境事务是长期的,灵活的,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选择什么时间做
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学会?
学好一门课程,很多人都在学习,可是为什么没有用的?
想学习的金字塔,主要分成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那第一个习惯谈到了比较积极主动
知识一听了一遍意义不大
课后不复习的话,一个月之后脑子里就只剩下5%了,这基本上就等于没学
教会别人是最好的学习
分享的越多,收获就越大,服务的人越多,你的效能就越大
金刚经的智慧也告诉我们,服务他人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说正确地“重复”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主动的帮助别人学习教授他人,能让知识得到不断的重复
从而在一个月之后,还能留存90%
但重复的周期如果没有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进行设定
那也会将大部分遗忘,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5分钟
第二个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周期是12小时
第四个周期是1天
第五个周期是2天
第六个周期是4天
第七个周期是7天
第八个周期是15天
严密地按照这八个周期来进行学习,就可以牢记住任何知识
为什么说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无数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专注地、重复地做一件事情
成功真的来得不简单,因为需要持续地、重复地练习
所以说,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其实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后半句才更重要
在重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学习,我们把它分为3个区域
第一个是舒适区,就是大家已经掌握的部分
第二个是学习区,就是大家还没有掌握,需要接下来刻意练习的地方
第三个是恐慌区,就是大家害怕的区域
只有在学习区,那些不够熟练、经常犯错的地方,就可以刻意地去练习了
重复地学习、持续地学习被人称作:天才10000小时的定律
有人说从零到“天才”,你需要经过10000个小时的重复
不仅仅是这10000个小时,还是你如何使用这10000个小时
“天才”是来自刻意的练习,它决定了我们是不是伟大水平,而非一般水平
刻意练习就是永远在不熟练的地方,经常犯错的地方练习,而且要大量重复
教练就是一面镜子,让每一个训练者都能从他那里持续获得反馈
通过大量、持续、反复地练习,还需要教练的反馈支持
如何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碎片时间?
上下班的路上,在等人,在机场候机.......
都可以听喜马拉雅音频学习
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上时间管理的各种技巧
再加上最先进的工具与科技
叫上一群人,再给自己的行动注入仪式感
变成每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将运动放入到每天的生活中?
一个心念:把运动变成像刷牙、呼吸一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
爱非坚持:痛苦不能让我们坚持得很久
在刻苦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反馈,特别是批评性的反馈,太有价值了
开始训练跑步时一定要慢下来,慢以致远,慢到心律合适的位置
当突破了人生的第一个10公里,会对自己生出了崇拜感
原来慢跑没那么痛苦,而且它让自己的身体发热,心情变得很愉悦
只要我们能享受在其中,体会到做这件事的快乐,那么我们就能长久地做下去
教以致用,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分享,多反馈,多收获
把从别人那儿得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降低自己每次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的痛苦,简化靠近目标的步骤
跑马拉松不是目的,而是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从而让运动能够长期地进入自己的生活
站在起点看终点,感觉真是非常遥远吗?
做任何一件事,得有梦想,得有目标,目标=梦想+期限
在100讲时,我的目标是要有300万的点播量
在当时看来,这个目标距离现实也是隔得非常遥远的
让人感到很惊喜的是,【时间管理干货100讲】在开播的第9天
就因为受到大家的喜爱而被推荐到喜马拉雅的大首页
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开始的态度和精神,上帝都会帮你
评论中也有很多批评性的反馈,鞭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进步
站在起点,终点太遥远,不过如果我们有一颗服务他人的心
有长期的目标,并愿意持续地努力,成功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来临
为什么说做事要有动机,没有动机就是冲动?
冲动,就让我们只有3分钟的热度,不能持续
“动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三层,内在驱动:自我引导,影响最大
第二层,外部驱动: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第一层,生物冲动:不可持续
这套理念来自美国人丹尼尔·平克写的一本叫《驱动力》的书
任何人只有在找到做某件事的动机后,才能持续地做下去
它也能避免大家在做这件事遇到痛苦时就快速放弃
内在驱动: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需求
三大要素:自主;专精;目的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心甘情愿它都会变得简单
如果是被逼迫的,那一定是不太容易成功的
外在决定,哪怕是奖励和惩罚,它也不会持续得太久
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一定要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要奢望自己3天成为一个大师
这是保证大家能在3000天成为一个大师的最好办法
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1.01的365次方等于37.8倍
5个步骤可以达到专精:
只有刻意练习,才能让我们做到专注,做到精益求精
就是不断提高在某一个领域的成绩,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要做好抗击暴风雨的准备,要磨练自己,磨练自己的弱项,它往往会痛苦
训练自己的弱项可能不会在短时间里得到快乐,要做好抗击痛苦的准备
在训练中享受到快乐,或者是减轻痛苦,或者让自己觉得苦就是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