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事连载 | 丰 碑(34)

故事连载 | 丰 碑(34)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10-10 22:15 被阅读0次

头条新闻

会议室的一角放着一台电视机,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电视上,只见上面正在播报本地新闻。画面上,地//委//书//记岳惠民在展厅观看书画展览,身旁的唐诗指指点点,似在讲述着什么。

“哟!唐主任上头条啦!”

“哈哈,还挺上相的,西服领带,风头不比岳书记弱呀。”

“谁说党史办是冷门啊,主任都上头条了,还能不热火起来?”

……叽叽喳喳一阵议论,听得唐诗心里暖暖的。但他明白,这都是沾了岳书记的光,狐假虎威罢了。

今天活动最重要的内容是揭碑仪式,其次是座谈会,这两项都没有上头条,独独是不怎么重要的书画展览上了头条。这无非是因为,前两项活动没有地//委//书//记的身影,本地新闻的头条,当然只能给本地的一号首长。巧的是,唐诗在前两项活动中虽然忙前忙后,却没有出现在电视台记者的镜头中,只是在第三项跟着岳书记搭上了末班车。

末班车也好,狐假虎威也罢,反正在电视上出了形象。最直接的影响,是宣传了蒋家河口战斗的纪念活动,让全市乃至整个地区的干部群众,都知道本地发生了一件声震全国的大事;其次是肯定了党史部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地//委//书//记都出现在党史办组织的活动中,这就是明证,正如大家热议的那样,党史办这个冷部门将会变得热火起来。

想当初,唐诗初任党史办主任的时候,曾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把这个冷门单位炒热,现在看来,已初见成效。当然,这个成效不光体现在地//委//书//记的重视上,省委以及省新四军研究会的老领导们,也将通过这次活动,对巢湖市的党史工作刮目相看。

但在此时此地,唐诗觉得,还是低调点好,便连忙转移话题:“大家都别说我了,还是看看我们杨政委的大手笔吧。”

刚才杨浩天正准备给王一平写一幅字,纸已铺好,笔已拿在手中,却被大家鼓噪着看了一会电视。现在被唐诗这么一说,回过神来,也顾不上王一平了,用手中的笔头指了指唐诗,说道:

“你就是市里的党史办主任,是吧?你能和我们的第一政委同框论道,说明和我们军//分//区有缘,我这第一幅字就写给你。”

此言一出,大家都看着唐诗微笑,似乎在说,这小子又撞上好运了。

地方党委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兼任当地驻//军的第一政委,这是“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决定的。比如,省//委//书//记天然就是省//军//区的第一政委,同理,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分别是军//分//区和人//武//部的第一政委。唐诗和地//委//岳书//记站在一起,在杨政委看来,就是和他们军//分//区有关联的人物,所以要为他写幅字,以示关爱。

支票是开出来了,却一时不知写什好。踌躇之下,杨政委问唐诗:“你们党史办的工作职责,或者说是服务宗旨,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下吗?”

唐诗连忙回答:“这个,我们有统一规定的部门职能,就六个字:存史,资政,育人。”

“好!精辟,就写这六个字。”

说着,唰唰唰,六个大字跃然纸上。后面是一行小字:书赠市委党史办主任唐诗同志。下面是落款,一气呵成。

“谢谢!谢谢!谢谢杨政委!”唐诗激动地把这幅字捧在手中,像孩子似的欢呼起来。

王一平语重心长地说:“唐主任,杨政委的字可是一字难求啊。这幅字你要把它精裱出来,就挂在你办公室,蓬荜生辉!”

杨政委接口道:“你小子别阴阳怪气的,别急,我拿了你的大公鸡,也得要给你付点饲养费。”

给王一平题写后,杨政委又顺带着给王启贵部长写了一幅。王部长拿到字后,担心大家都来求字,杨政委会吃不消,扯着大嗓门叫道:“吃饭!吃饭了!大家都去餐厅。”

晚宴的主题是酬谢画院的画家们。唐诗作为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少不得要为大家敬酒。人武部也是主办单位,但王部长手下兵多将广,参谋干事们轮番上阵,画家们便有些抵挡不住。

大概是心情不错,唐诗虽然喝了不少酒,却并无醉态。回家的路上,晚风吹拂,更有一种惬意的舒爽,思维也似乎更加活跃。他在想,纪念活动结束了,虽然总体上还算圆满,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怎样才能避免失误,使工作更趋完美呢?这还真值得认真总结一下。

此后的一段时间,唐诗全力投入到正本史书的编写工作中。

前段时间编写成书的大事记,等于是这个正本史书的大纲,现在就是要展开来写,使这个骨架变得有血有肉。

相对于大事记,正本史书在写作上要求要高得多。具体说,就是要把握好“三性”:一是政//治//性,即对重大事件的表述结论,要与历史问题的决议相吻合,不能别出心裁的另搞一套;二是逻辑性,即要说清楚事件的因果联系,以及章节之间的连贯性;三是可读性,即注重历史细节,运用好历史素材,把故事讲透,引人深思。

除此之外,还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体现地方特色。比如,这本书内有个“十年文//革”,全国各地大同小异,略写即可;而本地一些特有的历史事件,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要展开来详写,以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警示后人。

开写前,唐诗根据各人掌握资料的侧重点,以及写作能力的差异,对任务进行分解,各人承担相应章节的初稿写作。唐诗是生产队长,也要和社员一样参加劳动。他为自己下达的任务是第一、二两章。一本书的开头很关键,他要亲力而为。同时,他和老朱两人还承担了全书的统稿任务。

案头工作,其实也是很劳累的,尤其是这种日复一日的操作,很容易使人感到身心疲惫。唐诗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归来,村里的三奶奶看到他总要眯着眼嘟囔一句:“小伢子,念书好啊,成天待在荫凉屋里,好称浪呀!”称浪是方言,舒服的意思。

那时他太小,体味不到三奶奶的话中之意,每次都是傻愣愣地一笑了之,好像真的称浪不少。三奶奶的话,其实代表了野外劳作的体力劳动者,对脑力劳动者室内工作环境的羡慕和向往,荫凉屋里,没有风吹日晒,没有挥汗如雨,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不知怎么回事,唐诗现在经常回想到三奶奶的音容笑貌,有时免不了一声感慨——三奶奶啊,荫凉屋里也并不都是很称浪呀。

可惜机关没有室外体力劳动,否则伏案一段时间,再到室外来一阵挥汗如雨的劳作,体脑互换,身心调节,该多好啊。

但这不现实。唐诗只能安排,每天上下午,中途像学校课间操一样,放下手头工作,20分钟自由活动。

这天上午10时,和往常一样,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准备到门外走廊上走动走动。刚跨出门口,身后传来一阵电话铃声,随后听到陶玲叫喊道:

“唐主任,你电话。”

相关文章

  • 故事连载 | 丰 碑(34)

    头条新闻 会议室的一角放着一台电视机,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电视上,只见上面正在播报本地新闻。画面上,地//委//...

  • 故事连载 | 丰 碑(34)草稿之一

    会议室的一角放着一台电视机,此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电视上,只见上面正在播报本地新闻。画面上,地//委//书//记岳...

  • 故事连载 | 丰 碑(34)草稿之二

    “谢谢!谢谢!谢谢杨政委!”唐诗激动地把这幅字捧在手中,像孩子似的欢呼起来。 王一平语重心长地说:“唐主任,杨政委...

  • 故事连载 | 丰 碑(1)

    不速之宴 老韩进来之前,唐诗正纳闷,这两天怎么这么清静,既没有人来请示汇报,也没有人来反映问题,就连批条子报销这类...

  • 故事连载 | 丰 碑(2)

    悄然上任 中午这顿饭吃得时间有点长,饭后唐诗没回家,直接到文化局办公室上班。 老韩虽然想急于交班,但这毕竟是个人行...

  • 故事连载 | 丰 碑(3)

    省城之行 巢南山区有个仙人洞,洞长十余里。洞口上方是一块悬崖峭壁,崖高数十丈,崖面刀削般陡峭。 就在这峭壁上方的石...

  • 故事连载 | 丰 碑(4)

    辣味饭局 离开刘主任的办公室,王主任说:“已经中午了,留下来吃个便饭吧。” “那就叨扰老乡了。”反正到了饭点,唐诗...

  • 故事连载 | 丰 碑(5)

    仙人洞前 从省室回来的第三天,唐诗就接到王主任打来的电话。电话通报了省室的决定:组成以刘主任为首的三人讲师团,赴巢...

  • 故事连载 | 丰 碑(6)

    破解难题 牡丹节的第二天,培训班正式开课。 分管书记陈金林出席开班式,并作了简短讲话。代表市委向省室的几位领导表示...

  • 故事连载 | 丰 碑(9)

    贵客光临 “刘主任您好!”电话拨通后,唐诗爽爽地邀请道,“我们这里的编研工作马上就要转入社会主义时期,作为资料征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连载 | 丰 碑(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vd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