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标签善于迷惑你,而是你甘愿被其迷惑
----阿拉丁956
很欣赏这样一段话:判断一个人的层次高低,不要去看他的穿着打扮,也不要去看他做什么职业、任什么职务。而要看他有没有让你耳目一新的观点,周密的逻辑和直击本质的洞见。其它的都可以包装,但悟到的层次、卓越的思维力、高维度的知见、一针见血的洞察力,真的是没法包装的;还有发自内心的低调谦和与善良。
曾几何时,我们都容易被表象所吸引,不是缺乏判断力,而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也是一种常识性的思维。可见,思维的陋习其实对人、物的判断有时候还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描述清楚的。道理都明明白白,可做和判断的时候,却将道理抛之脑后了,一切凭感觉、凭印象、凭自己的主观臆断。
更为甚者,大部分人还对自身的主观臆断特别有信心,不论年龄大小、阅历多寡,似乎都挺自信满满的。当然,结果与判断大相径庭者不在少数,其它诸如完全相反的应该也不会少。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对自己的感觉给予无限地宽容和信任。
每一次的判断失误,都仅仅是自我安抚一把“就过去了”,有些将责任寄希望于外部周遭环境的不确定性所致,于是,对自身的主观臆断甚是放纵和深信不疑。就算多几次“贰过”,也不会过多地在内心有所烙印,有些甚至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于是,人们常常因为他人的衣着、他人的职务做出层次高低的判断,似乎这些外在的挂件、标签就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不是这些标签容易迷惑人,而是人们甘于被标签所迷惑。也不是人们不具有识别能力,而是他们不太愿意去费心思去理性思考、去慢思考、去琢磨,似乎这些东西的琢磨完全属于浪费时间,没有任何必要。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从所愿。
为何大部分人“知道”和“做到”总是距离遥远呢?抛开思维惯性不聊,也许人们不太愿意费精费神去琢磨有关系,也许和人们思考的惰性有关系。但,不管如何,若这些常识性的思维某一天触碰到思考者的思维底线之时,应该会被惊醒到的,除非他一直装睡不愿意醒来。
若某一天,被惊醒到了而且醒来了,情形大体就不一样了。这点判断应该还是有点自信的。毕竟触动到心神了,自然就会悟到不一样的东西;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同样的神操作,也会有不一样的判断,而且是直击灵魂深处的觉悟。
这就是“事教人才能教会人”的谚语,若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毫无障碍,人们就容易昏昏欲睡甚至惊叹乎自己的神判断,在悠然自得地躺平甚至躺赢,这是人性所决定的,不足为怪。若某件事触动了心弦,还依然我行我素、不思进取,哪只能说是无语了。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知道有点难度,但希望总是有的。要不然,谈何发展?谈何成长?
最后,以《智慧书》的一段话作为本文案的结尾,但愿对您有所启迪:不要执着于表面印象——由于错觉总是首先来到,真相遂难容身。不要让第一个出现在你面前的目标塞满你的意志,也不要让第一个想法占据你的脑子,这样会使您显得没有深度。
2022年8月16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