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年2月7日读书笔记

2024年2月7日读书笔记

作者: 龙套哥萨克海龙 | 来源:发表于2024-02-07 18:57 被阅读0次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590小时,第2521日

阅读《资本主义:竞争 冲突 危机》

竞争使工资率和利润率趋于均等化,从而使得市场价格围绕着自然价格(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又与它保持不同。马克思的分析最为复杂深刻。他坚持认为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的波动是一种“动荡运动”。他还将李嘉图的调节资本概念从农业部门拓展至所有行业。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竞争性企业是主动的价格制定者和有攻击性的成本削减者(不同于完全竞争所假设的企业是消极的价格接受者),并且创造具有更低生产成本的技术,通常需要更高的单位固定资本投资。这些特征在他对技术选择和利润率变化的时间路径的讨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竞争领域,价格制定和成本削减型企业被消极的价格接受者取代,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的动荡运动,被均衡状态下二者的完全相等取代。正是基于这样的设定,这样的竞争观念广为流行,即市场中只有大量小规模企业,每一个都无视他人利益而只追逐自己的眼前利益。

熊彼特认为,瓦尔拉斯有关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和个人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人的模型是经济学的“大宪章”,但他也同时提到,这一理论的静态性质不能与新方法和新商品被持续创造的现实相容。最后,他建议通过引入扰动拓展完全竞争模型:创新可以带来暂时的垄断利润,但竞争最终会使其消失。

卡莱茨基一生都在不断完善其价格理论,但中心思想一直很清楚:价格由企业制定,即使是相对同质的商品,价格也可能会不同,成本较低的企业收取更低的价格。这些特征也可以从真实竞争的古典概念中推导出来

现代古典经济学认为竞争始终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市场价格依然受到生产价格的调节,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仍旧被大体地均等化。

第二种观点则坚持认为市场价格在引力过程中波动的幅度很大,所以不能将这二者视作相等。于是,实际决策总是依据不断波动、不确定的市场价格而做出,因此生产价格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第三种观点走得更远,认为完全可以不考虑竞争,因而也无须考虑生产价格。替代的选择是从统计力学的角度将价格和利润率看成随机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价格和利润率对其调节中心的偏离上,那么第三种方法与第二种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正如熊彼特所说,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理解到“个人的自由互动产生的不是无序的混乱而是有序的模式”( Dobb 1973 , 39 )。竞争之所以成为核心调节机制,是因为它促使市场工资、租金和利润围绕着它们各自的“自然”水平上下波动。当不存在无法克服的障碍时,如果市场变量高于其自然水平,那么供给相对于需求上升;反之,供给相对于需求下降。

最后,斯密还特别区分了成本与利润。成本包括“原料的价格和工人的工资”,而利润是价格和成本之差( 151 )。虽然实际利润在长期中受自然利润的动荡调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利润视为一种成本。直到很久之后,一些经济学家才开始将利润看作一种成本,而把自然价格看作商品的“生产成本”——目前这已成为常规做法。

请注意,李嘉图只说市场价格不会持续地在“长期”“大大超过或大大低于其自然价格”。这与说在短期内存在较大的偏离是完全一致的。李嘉图甚至比斯密更关注自然工资、利润、租金和价格的决定。和斯密一样,李嘉图严格区分了原料、劳动力、折旧成本和附加在这些成本之上的利润。这在他所列举的数值实例中显示得尤其清楚,他从中推导出著名的有关相对价格的“93%”假说( Ricardo 1951b , 33-43 ),

资本的唯一目标便是投资货币以获得更多的货币。这是一个具有内在扩张性的过程,它导致了不同资本在同一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互相冲突。

利率作为一个基准,把总利润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代表“资本所有权本身”收益的利息等价物;另一个被称作“企业主收入”的部分,则好像是资本家“用资本所执行的职能的果实”[15]( 374 )。请注意,利息等价物有别于实际支付的利息,后者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借贷资金(杠杆)。

请考虑一种潜在的新生产方法,它的生产成本和资本成本都更低,从而它也有一个更低的生产价格。但是,另一种可能的情形是,这种方法的成本更低,但它的资本成本足够高以至使其生产价格更高。最后,新生产方法可能成本更高但生产价格更低。如果竞争选择的是成本较低的生产方法,那么第一种和第二种生产方法都具有可行性,尽管后者有更高的生产价格。另外,如果竞争选择的是生产价格较低的生产方法,那么第二种方法就不具有可行性。这里,比较的关键是:现存方法与一个生产规模更大、成本更低但利润率也更低的潜在新方法,孰优孰劣?

瓦尔拉斯用数理经济学家惯用的方法回避了这一问题:他只是假定行为人只有在他们愿意提供的数量被拍卖人接受时才会行动;反过来,拍卖人只有在所有的市场上所有愿意提供的数量都达到均衡时才赐予他们祝福。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强调,“不论是对单个企业和单个行业而言,还是就市场总体而言”,(利润最大化下的)产出量和就业量“都取决于企业家从相应产出中预期取得的收益量”( Keynes 1964 , 24 )。

卡莱茨基的垄断加成理论也是很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我们稍后将对此进行讨论。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正统经济学内部产生的对完全竞争理论的反叛——不完全竞争理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年2月7日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wh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