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极致的节省有时候也是一种贪婪。
这个角度真的打破了我对老人捡废品的固有认知。
1.
抖音上有网友发视频分享了一件事,他家小区楼下有个阿婆,总爱捡废品,经常大包小包带回家打包,然后卖掉。
家里倒也不缺钱,阿婆也有退休金,可能就是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吧。
阿婆的儿子很反感这件事,每次看见她往家里带什么空瓶子、废纸壳就发脾气。
网友很纳闷,爱捡就让她捡呗,生啥气呢?
这天,网友又看到他俩因为捡废品这件事吵起架来,忍不住走上前去提了一嘴。他说老人家在家闲也闲不住,估计也是节俭惯了,爱捡点废品换点钱补贴家用,干嘛非跟老人怄气?
大哥听完叹了口气,跟网友讲起来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年轻时候有段时间没钱,打工没人要,回家没路费,全靠捡垃圾的那点钱活着。
因为经历过,所以他懂那种感觉,他说饿到极致的人很容易走极端,而捡垃圾的那点钱就是他们最后的生存底线。
自家生活并不困难,阿婆还有退休金,她不缺这点钱,那就不该拿走别人生存的底线。
生活无忧的人不应该拿走饿到极致的人最后可以维持温饱的废品。
所以阿婆的行为在他看来不是节俭,或者说不仅仅是节俭,还有本能之外的额外夺取,这就是贪婪。
人道是,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着不得取小。
2.
突感感觉到自己格局实在太小。
说真的,在最后那句话说出之前,我曾经想过很多种可能。比如儿子是因为母亲捡废品丢人生气,怕母亲过于劳累生气,怕家里脏乱生气……
但我从来没想到过,是因为母亲拿走了底层人最后一点温饱的可能而生气,这一刻,我真的有些无地自容。
确实是该别人发家致富,看看人家这格局。
给别人留条后路,因为自己经历过才知道有多苦,淋过雨的人,想要给别人打把伞。
突然记得好像有人说过,为什么环卫工人工资那么低那么累又不愿意涨工资。如果涨了可能就轮不到他们这批人去做了。
就像学校发的贫困生补助一样,从初中到大学,我一直觉得这是应该给更需要的人的,所以从来没参加过。
但现实是好多家庭条件好的争着去评。我就见过不少,明明家里条件不错,就因为是农村户口就能评上。都说要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向城市户口,现在看出确实偏向农村户口了。
所以我就特别看不起给家里条件还不错,就非要去申请贫困生补助的人。这已经不是占便宜的心态了,说白了就是没良心没底线。每个班的贫困生名额都是有限的,有人抢了,那这不是逼着真的需要的人去走极端吗?
家庭优越的人,其实更懂那些所谓的流程,申请的更快。他们从小到大接触的多,眼界开阔,反而让他们更加趋利一些。
不过还好,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完善,贫困生覆盖率还是挺高的,所以即使是多了一些并不贫困的漏网之鱼进去也不会耽误真正贫困的名额,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3.
有点跑远了,重新说回来这件事。
不得不承认,这个角度确实犀利,单单读死书的话,一辈子都读不懂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到这个角度。
所以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你要去经历,要去理解,然后某天突然就想起来,再去翻翻书,回忆一下过去啊,突然就懂了,对上了。
所以说经历人间才是最好的修行,老师读书教你的只是文字,走进人生路才好理解。
4.
好像以前也和我妈说过这类事情,好久好久以前了,那时候我还上初中,十几年前吧。
依稀记得当时我妈说纸盒子瓶子扔了可惜,我说我不扔你不扔,那些靠这生存的人捡啥。我妈就再也不阻拦我扔了。
可是,往往捡到我们扔的,却不是最需要的人。
但是,丢十次至少有一次被该捡的人捡到,这就够了,不是吗?
总有需要的人能捡到。
这也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