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内的World Duty Free SpA免税连锁店成为了中国网民谴责的目标。
1名留学生发帖指控该免税店搞价格歧视——中国消费者需消费1000英镑才能领取VIP券,而其他国家消费者只需消费79英镑即可领取。2月12日,伦敦希思罗机场和WDF分别发帖道歉,并表示“已改”。一周后,央视记者实地暗访,证实了”已改过”!
其实类似这样的消费歧视事件,这几年并不少。原因说白了,很多外国人并不理解中国是如何迅速强大的,中国人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人傻钱多”,到处买买买!
中国人确实有钱了,外国人看不懂,其实就连很多中国人本身自己也没想明白,中国人如何变得有钱了?
从春节的几个热点数据,我们也许能以小见大地去感受这种变化。
先看旅游市场。国家旅游局预测,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假日国内旅游市场将达3.85亿人次,预计实现旅游收入47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2.5%。
携程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旅游趋势预测报告》预测,出境游的游客量将在过去两年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预计将增加到650万人次左右。
再看电影市场。2018年春节档,火爆的电影市场创造了太多的纪录。
先是《捉妖记2》单日票房超5.5亿,打破了历史纪录。大年初一单日票房超过12.6亿,打破了去年单日票房8.06亿元的纪录,增幅超过50%。而春节档前三天的累积票房高达32亿、同比增长约65%。
最后,再对比一下春晚。今年的春晚场面火爆,但是大家却感觉年味更淡了,太多的商业炒作包含其中。如果不是为了抢红包,估计很多年轻人就不会守在屏幕前了。
以前,春晚对中国人来说是一顿文化大餐,是过年的一项仪式,但现在大家对春晚的批评好像越来越多。
其实并不是春晚的水平下降了,而是中国人的文化需求层次提高了。有一项调查发现,在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春晚的收视率就越低;反之,经济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春晚的收视率就越高。
所以,中国人的确更有钱了,中国人的生活也更好了,这是新时代给我们每个人的大红包。
但也有一些中国人并不这么看,他们也许会认为我是在给政府歌功颂德。
当中国取得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增长奇迹时,他们说这是GDP造假。当中国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的农村医保问题时,他们在羡慕美国所谓的免费医疗(效率远不如中国)。当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时,他们说这是造房运动。
在中国持有这种悲观观点的人其实还不少,看看我们的网络环境就知道了。不要说大V,就连一个普通人稍微在网上发表一些带正能量的东西,也有可能招致一些陌生人的攻击。如果不是这几年,中国大力弘扬正能量,我们的网络阵地估计早已经被攻陷了。
这几年,也有很多学者在不断看空中国经济,但中国每年都在外界的质疑中,创造出靓丽的经济增长。有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简洁地解释中国崛起的原因呢?
《增长的本质》一书被誉为“21世纪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里程碑”,该书指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信息的增长,或者说秩序的增长。
这个理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规模效应。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体看成是一个知识技术的放大器,中国更大规模的人力、资本、资源和技术,经过这个放大器一加工,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信息增长。
这就好比大数据革命,要引发革命,数据量是基础,有了数据资源,再去改善算法。
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量,就是一种天然的信息资源优势,而中国还在不断的挖掘这种信息资源。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其实就是要打通城市和农村的信息流通渠道,让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更顺畅,激发广大农村沉睡的活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的增长。
现在如火如荼的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经济的增长也离不开执政效率的提高,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未来的政府将更加廉洁,更加精简,更加高效。
春节期间,央视报道了一个新春走基层的节目,叫做《曼班三队扶贫记:驻村扶贫队员“走进来”带村民们“走出去”》。
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乡的拉祜族村寨,是个仅17户人家的曼班三队,56位村民,至今仍然保留着一些半农耕半游猎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父辈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大山。节目讲述的是几个基层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看完节目,我深刻意识到,中国政治体制相比西方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深入基层毛细血管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会因为腐败而弱化,但中国政府目前正在重新强化这种执行力,中国反腐抓到了点子上。
中国经济体量具有独一无二的规模效应,中国执政党具有惊人的执行效率,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内在逻辑。
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谢生活在这个变化最快的时代中,我们要拿掉有色眼镜去客观观察这个新时代。我们要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到新时代中,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坚持的道路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