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读完同人于野的《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人性共有9篇文章;第二部分谈励志共14篇文章;第三部分讲科学共10篇文章。借用序言的一句话总体评价一下这本书“这本书真的有用,而且对大多数人都有用”。
读这本书的间隙刚好看到朋友圈的一篇名为《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的文章,和书中《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这篇文章的观点相似,刚好是书中这篇文章很多观点的补充与例证,所以结合朋友圈的这篇文章今天先写一下《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的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的逻辑脉络非常简单,首先作者表明:人人都应该学点概率知识,它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必备的知识,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开化”程度。理解了概率的关键思想能让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发生根本的改变。作者接着直接指出概率思想的5个关键智慧:随机、误差、赌徒谬误、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小数定律。
今天只谈随机性。
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点发生,也不能让他一定不发生,比如买彩票中奖这件事。
让我想到柳青得乳癌这件事也许就是一个随机事件。你说她工作太劳累所以得乳癌,但还有那么多工作正常负荷的人也得乳癌呀。面对一些灾难,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随机性可以回答你,没有为什么,就是随机发生了。
当然,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但大多数事件都有一定的随机因素。我上面提到的那篇朋友圈的文章就基于这个维度,将生活中的事情分为三类,第一类纯粹由随机性决定,比如布朗运动和轮盘赌博,第二类,纯粹由努力(原文是“能力”个人觉得用“努力”这个词更合适,天生的能力其实是随机性的一部分)决定,比如英语六级。第三类,也是我们常遇到的由努力和随机性共同决定,比如创业,投资,恋爱或者梦想。(p.s我总觉得有些人的成功是必然且一定的,就创业来说比如雷军的小米)
由随机性这个原理出发,同人于野得出的结论是,为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幼稚的表现。比如,现代职业化竞技体育中参赛者之间的实力差距往往没有天然之别,决定比赛结果的偶然因素就非常大。智者不应该和偶然因素较真,这场输了下场赢回来,只要输少赢多还是强队。总之,因为随机性的存在,某些情况下,失败者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应该明白自己的成功中是有偶然因素的。
所以,虽说我门习惯了被教育“凡事从自身找原因”,但是遇到某些挫折与失败时,是否应该在自我检讨之前思考下,这个事件中是否有些不可以人为控制的随机事件起了决定作用。
而于宙(上面那篇文章的作者)由随机性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人的梦想是由随机性主导的,大部分人的梦想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文章中有一段话我很欣赏“我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情,能清楚的区分其中随机性所占的比例并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它的存在,在我看来是宝贵的财富”。
在概率论的五个关键思想里对于我来说,触动最大的也是随机性。它修正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思维方式。首先,某种程度上,在我以前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高中生思维模式“只要足够努力可以得到一切(给nothing is impossible大一个大大的红色差号)”。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勤奋和努力的理解,几乎清一色的来自学校,更精确的说,在前二十多年的生活中,我们眼中最努力的人,就是那些最拼命看书做题的人。这种勤奋的付出极其纯粹,更多的复习时间,更高的学习强度,一般而言都可以直接提高考试的分数,他们之间的联系直接而鲜明。但是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考试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更多的关卡其实比考试复杂多了,比如创业、职场、恋爱等等。它们与努力勤奋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的直接相关,由很多复杂因素共同决定,其中就有很多随机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运气”。
既然努力不一定能实现梦想,那么我们每个人不需要努力了吗,我认为还有一句话可以让你心里好受点“越努力,越幸运”。
于宙给出的结论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那些无法立即获得回报的事情,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热情,最终的结果不足以让你独孤求败,但足以出类拔萃”。(特别强调了,努力不应该沉溺在对结果没有直接帮助知识因为自己遭受了一下痛苦的行为中,误以为那是努力,以及,很多事情不要立即要正向反馈。)
所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有意义的努力与勤奋可以出类拔萃。
生命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切执念都是妄念。没有什么是必须发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