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作与无常
佛陀说,一切都是和合而成的现象。没有一件东西可以独立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譬如说,没有水,就没有冰。没有纸,就没有书。
所以此处,我们可以生起感恩之心。
然而,一切都是无常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此处,我们体悟了无常,面对苦苦挣扎于生老病死的人们,也因此生起慈悲之心。
马可吐温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写下:
生命如此短暂,
我们没有时间去争吵,道歉,伤心。
我们只有去爱!一切稍纵即逝!
最后,通过老沙弥的故事,告诉我们无知是苦,无明才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
反过来说,要过得幸福,就要提升我们的心智,升级我们的认知层次。比如说,在一楼往下看,遍地垃圾;在高楼上往下看,是美好的风景。
二、情绪与痛苦
1,人们对快乐的定义,根据社会环境的不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味的追求快乐,止息痛苦,随后就会有很多的痛苦。
2,快乐的对立面就是痛苦,如果我们了解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就可以明了什么是快乐。
3,佛陀发现,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情绪。情绪即是痛苦。而情绪都是生于自私,执着于一个不存在的自我。
4,解决方法:觉知。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避免被鼓动起来。
关于上面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利用别人的情绪,诱导别人做出某种行为。这也是很高明的地方。比如说王王阳明利用书信,离间敌人,就是利用人类怀疑的心理情绪。敌人处于无明当中,丝毫没有觉知自己存在怀疑的情绪,以及思考这个情绪会带来的后果。
5,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根植于误解,根本上都是错误的。在每一种情绪中,都存在有分别心的成分。
6,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自我只是另一个误解。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意识(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人们受制约,把这种概念视为恒常而且真实的。
7.无明单纯的就是不了解事实,或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认识得不完整。所有这些形式的无明,都导致误解和误判,高估和低估。
反过来理解:很多时候有人就是利用人们对表面的理解,进行判断。譬如说看别人的外表,判定一个人的身份。人们很深信这一点,然而就是这一点,经常被别人利用,一些人外表打扮得像富人,其实是一个骗子。
很多时候,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不要过于武断。我们更多的是要保持灰色地带,包容和妥协一些东西,这些才能保持和谐的状态。
8、习气:自我的盟友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即使微不足道的习惯,都十分顽强。
9,与自我作战。
当我们失去觉知,执着于自我之时,那就是魔罗的麻药。逐渐地,毁灭性的情绪必然随之而来,渗透我们全身。
9,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但是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它得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件物,因此是不可预料的。
10,怎么做??
悉达多的解答是——培养对情绪的觉察。如果情绪正在升起的时候,你能够有所觉察,即使只是一点点,不能够限制他们的活动:它们变成象有监护人在旁的青少年。有人在监视着,魔罗的力量就会减弱。
三、一切皆空
1,抓住空性。
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者标示于其上而已。人们将世界标示或理解为真实,是来自于强烈的个体与集体的习气——我们所有的人都这样。
2,我们有限的逻辑
以有限的理性,我们对什么是有道理的,什么是有意义的,有一套定论——而空性却超越了这个限制。
佛陀并非不理性,他只是明确地指出一般的,理性的思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或不愿超越我们自己的舒适区去了解。用昨日,今日,明日这种线性的概念来操作,比如说“时间是相对的”。
在我们的认证过程中,功能,延续性及共识这三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们的潜意识相信这世界确实存在之下来操作,而这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每一刻的思想和感受。
3,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要确定某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唯一办法,就是证明它独立存在,而且不需要诠释,不能造作或不会改变。
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觉受都是“在目前是”。事物目前显现出存在,我们就是没有勇气或意志,如此看待事物。加上由于我们没有以部分看待事物的智慧,便将就地视它们为整体。
所谓的出离心,就是我们有醒来的勇气,并且加以检视。佛教的出离不是自我惩罚或禁欲主义。悉达多愿意,而且能够见到我们一切的存在,都只是标签附加在并不真实存在的现象上而已。
4,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在佛教哲学中,一切心所觉受之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
空性不应该被解释为存在否定,它超越时间,不具形式。悉达多只是建议我们检视自己的经验,而且思维它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幻相,如同白日梦一般。
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验视如一场梦,他发现我们的习性执着于此梦幻般相对世界的显现,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中。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习气,想象和贪着中觉醒。修心和禅定是处理心流最迅速,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如同悉达多所说,你是自己的主人。
5,是你的执着困住了你。
6,实相:不是寓言,不是魔术,不会致命。
有了这种洞见,我们就像摄影助理在看电影,专业者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看见摄影机如何布置,以及其他欢迎不知道的电影技巧,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幻相被拆解了。但专业者在看电影时,还是可以尽情享受。
7,佛陀的教法:佛法作为安慰剂
有人以为严格的规范和善行是佛教的精要,但这是佛陀善巧而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而已。他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开始就了解究竟的实相。
这些无限的方法就是道路。然而,道路本身终究也要抛弃的,如同你抵达彼岸时,就得抛弃舟一般。你抵达时必须要下船。在完全证悟的那一刻,你必须抛弃佛教。精神之路是一个暂时解答,它是在空性被了悟之前所使用的安慰剂。
8,明了的利益:
借由了解空性,你可以继续欣赏一切看似存在的事物,却不会把这些幻相当中真实而产生执着,不会有孩童追逐彩虹时一再的失望。
放下期待,少点失望,少点痛苦。
了解空性并非表示你变得漠不关心;事实上,相反的,你生起一种责任感和慈悲心。
四,涅槃超越概念。
1,天堂:终极的假期?
2,快乐不是目标
佛陀的目标的通达痛苦的解脱,妄念和迷惑的解脱。处于不是快乐也不是非快乐的寂静中。
3,希望以及本初清静。
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四圣谛:了知苦,抛弃苦之因,修习苦之道,了知苦可灭。
佛陀的伟大在于,他证得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是他究竟的胜利。他并非炫耀他打败了一个外在的敌人,而是发现了真正的敌人是攀缘于我执;而击败我执,比一切真实或想象的超自然能力,是更大的奇迹。
他设计了具有百千万种的方法的道路,从单纯的敬香,坐直,观呼吸等,一直到复杂的观想,禅定等方法。让众生自我解脱。
4,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好处。
由于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益处这么难懂,我们不会想去了解它。我们太过习惯于依赖时间和空间的世界,因此不会想花力气在这种不真实的回报当中。
超越善恶,苦乐,毁誉等二元情绪分别的面向。
5,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