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

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

作者: 释续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21:11 被阅读401次

一个刚皈依的居士问到:

我看早晚功课中佛陀十大尊号里有一个明行足,书后面的解释是“具足三明五行,故曰明行足”,三明你和我讲过,天眼、天耳、漏尽嘛,但是和金木水火土等五行搭在一起就很令人奇怪了,难道是佛家的人有了三明就可以看透道家五行生克的奥秘?

我抬起被雷掉的下巴和他解释道:

 佛教中的五行是指菩萨自行化他的五种修行路径,即圣行、天行、婴行、梵行、病行。

(1)圣行:圣即正,谓菩萨依戒、定、慧三行而修,戒、定、慧三行乃入圣之要行,故名圣行。依天台宗别教义,圣行是地前菩萨(未证初地的菩萨)自己修行时的状态。

(2)梵行:梵即净,谓菩萨于空有二边无爱染,名为净。以此净心运慈悲,起利他行,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故名梵行。

依天台宗别教义,梵行是地前菩萨方便教化众生的方法。

(3)天行:天即第一义天,谓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

儒家的涵养功夫有内圣外王之说,佛家的修行功夫则讲究内证外行,依天台宗别教义,天行就是地前菩萨内证之境界,与圣行之外行相对应。

(4)婴儿行:婴儿行有自利、利他二义。就自利而释,菩萨之所行,为远离分别之大行,犹如婴儿之所作,故称婴儿行;就利他而释,则人、天、声闻、缘觉等诸乘,犹如婴儿,菩萨为化度彼等,起大悲心而化度之,故称婴儿行。

依天台宗别教义,婴儿行是地前菩萨应善之外用。

(5)病行:病乃喻烦恼业苦。谓菩萨以平等心运无缘大悲,俯同众生,现烦恼病苦之相,化他利生,故名病行。

依天台宗别教义,病行是地前菩萨应恶之外用。

别教是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和病行,这五行次第而修是隔历五行;                      到了更殊胜的圆教则是一行一切行,圆修五行,一心圆具无缺,修性不二,即一而五,即五如一。 

另外藏通二教只有圣行和少分的梵行,没有天行、婴儿行和病行。

也不知道他到底懂了没有,过了没一会他又发来一个问题:道家认为五行构成了这个世界,既然佛教不认同五行,那怎么解释世界的成分与来处呢?

我回复他:佛教认为构成现象界的是地、水、火、风”,也就是佛经中常常提到的四大。

“地”类似于五行的金和土、八卦的地和山;

“水”类似于五行的水、八卦的水;

“火”类似于五行的火、八卦的火和天;

“风”类似于五行的木、八卦的风和雷。

之所是“类似”,是因为两者在各自的本性及其外延的代表性方面都有所不同。

据《楞严经》记载,因为我们的心产生了无明杂染的缘故,产生了很多坚固妄执,这些妄念彼此碰撞“相待成摇”,产生了风,“风”在佛教中不仅仅只是一种天气现象,而是运动的来源,或者说在佛教的语境中,风干脆就是运动本身。而这些坚固的妄执本身则显现成为地大,地大中坚硬的部分是金,松软的是土。

“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由于风金两种物质运动,产生摩擦,于是就产生了温度,也就是“火大”。“火大之光,上蒸于金。郁以成气,气以成水。” 无论哪种金属,高温下去都会变成液体,火大燃烧地大中坚硬的部分也就是金,产生了水大。其实水大在佛教中除了指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液态,还代表着世界聚合与流散的特性。

印度的一些外道也讲地水火风,但是他们认为地水火大是不可分解的基本粒子,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如佛教精微的缘故。

佛教认为地水火风有一样算一样,都可以被拆分,这与现代物理的实验不谋而合。

质子、中子、夸克、介子、都不是不可拆分,佛教认为物质的极小单位极微,还可以拆分成铁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象毛尘、日光尘等等,而每一个微尘都可分成地、水、火、风四大,而现象界的物质粗略看去正是由这些极微构成的,所以四大不是基本粒子,而是基本性质。

物质表现出来的坚固叫地大,作用是任持;

物质的湿性是水大,作用是摄聚;

物质的动荡是风大,作用是运动;

物质的温度是火大,作用是熟变。

地水风火,也可以对应物质目前的四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拿水来举例,低温成冰,主要表现的就是地大;升温成水;岩浆也是一样,高温时,就是流动的水大,低温是则凝固成坚硬的岩石。

分析牛角乃至微尘,求其体相终不可得,圣智所行远离彼见,是故于此不应分别——《大乘入愣伽经》

总而言之,这四大彼此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呈现出哪一种特性,完全是依赖于不同条件的缘起,五行之间靠“生克”产生动能,四大之间靠“缘起”发生关系,在缘起的作用下,山河大地。 诸有为相, 次第迁流;幻相泡影,终而复始,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部分真相。

而如果想要完全了解世界的全部真相,我们要做的是“绝解起行”——停止思考,开始修行。就像锤子无法砸到自己,用自己的手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地一样,佛陀也无法用这个世界自己的产物——语言,说明这个世界本身,即便理论上以佛陀的后得智可以用语言说明一切,你我也理解不了。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观测工具决定观测结果。佛陀之所以没有告诉你我世界的全部真相,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而是因为夏虫不可语冰。就像佛陀说的那样:“无明所覆爱结所繫,愚夫感得有识之身”,我们身心的存在本来就来源于无明烦恼,怎么可能凭借现有的错误的理念与认知正确的了解真相呢?

这就好比用一个沾满墨汁的假墨镜怎么可能看清事物呢?

所以佛教重视的是超越解脱,而非语言解释,或者说解脱本身就是最好的解释。作为三维生物,我们看二维的平面是一目了然的,同理而已,我们目前的全部疑惑都可以通过更上一层楼来得到解答。

《长阿含经·坚固经》记载,曾有一个比丘思维过类似的问题:这妄执产生的地水火风,怎样才能永远灭除,从而涅槃寂静呢?于是他以神足力往至四天王所,如是展转至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直至大梵天王那里,可他亦不知四大于何处灭,但在梵众梵王面前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只得装腔作势的说“我是大梵天王,无人能比,统领千世界,威德至上,能造万物,是众生父母。”

这个比丘不吃这一套,穷追猛打连续问了三次,大梵天王实在招架不住,只好拉着比丘的手躲到屏风后面说:“那些梵王都说我智慧第一,无所不知,所以我不能跟你说我不知道啊,你干嘛不去问正遍知的佛陀呢”?比丘一听,连再见都没说直接运用神足通“闪现”到佛陀的精舍请教佛陀,佛陀通过一个偈语告诉他,心识灭则四大灭。比丘听完后疑惑冰消,欢喜无量。

正所谓道不远人,这个故事说明,想要知道世界从何而来,恐怕你要在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

楞严经记载,风大是四大中最先出世的,因此‘运动’是一切有相物质的起因,可物质是不会自己发生运动的,而会运动的只有你我当这颗当下正蠢蠢欲动的‘心’,所以归根结底这地水火风,也不过是一念妄心的产物,如同捏目,现空中华。

不知道苦苦追问世界来源的你有没有想过,或许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呢?

欲知有情身土,真实端由, 无先我心,更无余法。 谓心法剎那,自类相续,无始时界, 展转流来··········然则有此天地以来, 犹一念也。——明·藕益大师《宗镜录》

欲知有情身土,真实端由, 无先我心,更无余法。 谓心法剎那,自类相续,无始时界, 展转流来··········然则有此天地以来, 犹一念也。——《宗镜录》

相关文章

  • 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

    一个刚皈依的居士问到: 我看早晚功课中佛陀十大尊号里有一个明行足,书后面的解释是“具足三明五行,故曰明行足”,三明...

  • 需要什么

    肚子饿了, 需要吃饭; 米饭从哪里来? 需要稻谷; 稻谷从哪里来? 需要种子; 种子从哪里来? 需要果实; 果实哪...

  • 我们的精神世界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这一目了然。那么,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五花八门了。读完《许淇文集...

  • 我们从哪里来的?

    摘自搜狗百科, 2013年6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

  • 我们从哪里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们的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着,这惊人的速度背后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人们挥洒的汗水,在那...

  •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这是后印象派代表画家高更一幅大画的画名。这也是人类千百年来...

  •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都来自一念无明。有了时间之后:很久以前,我们从光音天而来;但不久以前,我们都在三恶道,所有人都一样。我们是怎么...

  • 我们从哪里来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许多人都在不时地叩问:我们是从哪里来?于是古代就有很多科学家走上了寻根之路,延续至今,...

  •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这是哲学命题!但却不只是哲学家们要回答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

  • 学习笔记《心理学概论》- 意识与自我.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意识 我们每天思考: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enyqtx.html